济南槐荫区的教育干部们,最近忙得不亦乐乎!暑期培训会议在弘雅学校开场,局长、副局长、各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齐聚一堂,脑力激荡,干货满满。这次培训不光是为了“充电”,更是要让教育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带给学生更好的未来。
这场培训请来了大咖——江苏师范大学的郑旭东教授。他一上来就直奔主题:人工智能怎么改变教育?他说,人工智能不是遥远的科幻片,而是已经闯进了课堂。老师们得学会用智能工具,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数据分析、编程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老一套。他还提到,学校得赶紧数字化,比如用智能系统管理课程、跟踪学生进度,这样才能让教学更高效。听完他的报告,大家都觉得眼界大开,仿佛看到了未来教室的模样。
财务管理也是这次培训的重头戏。淄博市教育局的张洪坤调研员站上讲台,讲得特别接地气。他拿中小学的食堂经费举例子,提醒大家每一分钱都要花得明白,不能糊里糊涂。比如,有的学校食堂账目不清,审计一查就出问题。张洪坤说,管好钱不是小事,关系到学校的正常运转,也关系到学生吃得安不安全。他还分享了几个真实案例,让大家明白,规范管理就是给学校加一道“防护墙”。
接下来,会议变成了经验分享的大舞台。济南第二十六中学、弘雅学校、营市东街小学、段店小学和世纪广场幼儿园的代表们,轮番上场,讲自己的“独门秘籍”。比如,第二十六中学分享了怎么帮学生找到学习兴趣,弘雅学校则讲了如何打造校园文化,让学生更有归属感。这些经验听起来简单,但背后都是校长们带着团队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台下的干部们听得认真,不少人掏出笔记本,边听边记,准备回去试试这些好办法。
纪律教育也没落下。会上放了一部警示教育片,叫《泉城清风扬》。片子讲了几个真实的故事,提醒大家当干部不能只想着干事,还得守住底线。比如,有的人因为小贪小占,最后毁了前途。大家看完片子,都说心里敲了警钟,觉得做人做事得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正廉洁。
这次培训不光是听报告、看视频,还安排了小组讨论。干部们分成几组,聊怎么把学到的东西用在学校里。比如,有校长提出,可以用人工智能帮老师批作业,省下时间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还有人说,学校得加强财务培训,让每个老师都知道钱怎么花才合规。这些讨论让大家越聊越兴奋,感觉新学期有了新方向。
培训的节奏很快,但一点不枯燥。讲师们不用高深的术语,全是大白话,例子也都是身边的事。比如,郑教授提到一个学校用智能系统管理学生考勤,家长能实时收到孩子到校的信息,特别方便。这种例子一说,大家马上就明白了技术的用处。干部们还聊到,教育不能只盯着分数,得让学生学会思考、解决问题,这才是未来的方向。
数据也给培训加了不少分量。比如,郑教授提到,2024年全国有超过60%的中小学开始试用人工智能教学工具,效果很不错。槐荫区的学校虽然起步晚,但已经有10所学校在试点数字化课程。张洪坤也分享了一组数字:过去三年,全国因为财务管理不规范,中小学被审计出问题的案例超过500起。这些数字让大家意识到,规范化、智能化不是空话,是真有必要。
这场培训让槐荫区的教育工作者们充满了干劲。他们知道,教育这条路不好走,但只要用心,就能让学生有更好的未来。你觉得,人工智能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课堂?槐荫区的这些新变化,会不会也在你的城市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