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盲人学历提升彰显新时代教育公平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黄 中 马海燕

学界笔谈

黄 中 马海燕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响应国家号召,近年来,广西聚焦盲人学历教育领域,积极探索特殊教育新路径,以政策创新为引领、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协同育人为支撑,构建起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特殊教育体系,彰显新时代教育公平。

政策护航,构建教育兜底的制度创新与长效机制。教育公平的阳光,不应遗漏任何一个特殊群体。广西通过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打破盲人学历教育的政策壁垒。2020年,自治区残联与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广西盲人学历提升计划——光明未来行动实施方案》(桂残联字〔2020〕42号),自治区残联与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共识,共同开展盲人中等学历教育,首次将盲人中等学历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方案明确了“四免一补”(免学费、教材费、杂费、住宿费,补贴伙食费)资助标准,为盲人学生铺设“零负担”求学之路。这一制度创新不仅填补了广西政策空白,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兜底功能,更通过跨部门协同机制,将教育公平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可持续的民生实践,彰显了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中的人文关怀。

职教破局,打造适配盲人群体的特色课程体系。职业教育是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桥梁。广西盲人学历提升以“学技能、稳就业”为宗旨。立足盲人群体触觉、听觉敏锐的特质,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中医康复保健(技术)专业,构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通过思想政治理论、哲学与人生发展教育的价值引领,系统促进视障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会适应与人格完善,实现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与终身发展能力的基础建构;专业基础课程重在夯实触诊按摩、中医理论根基;专业技能课程聚焦内、外、妇、儿、伤科推拿实践,培养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并融入地域特色内容,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又使行业需求无缝衔接,走出了一条“因材施教、产教融合”的特色发展路径。

特教提质,探索盲人学历教育的教学创新范式。教学质量是特殊教育的生命线。通过“五位一体”的教学创新实践,破解盲人职业教育难题:在教学模式上,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工学交替”模式,既保障学习灵活性,又提升实践适应性,为教学提供坚实质量保障;在师资上,组建“学科教师+行业专家”的复合型教学团队,定期开展特殊教育专项教学研讨,引入行业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为盲人学生成长成才之路保驾护航;在教学方法上,首创“三师课堂”模式(一主讲、一答疑、一助教),确保教学实效;在教材建设上,通过从普通教材中筛选、调整、补充内容,开发数字化教材与有声读物,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突破盲人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瓶颈;在考核评价上,建立“学业+实践+素养”多元评价体系,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全面检验综合能力。

协同育人,构建多方联动的全周期支持体系。特殊教育需要全社会的托举。构建“校内外联动、政校社协同”的育人网络:实行“双班主任制”,学校班主任主抓学业与校园管理,残联班主任关注校外生活与跟进就业指导,实现全过程、全周期关怀;残联深度参与办学,从“招生-课程-学习-就业”全程介入,打通教育与就业通道;积极打造无障碍校园,设置盲道、低位水池、爱心窗口等设施,方便盲人学生的学习生活;组建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为盲人学生提供个性化志愿服务,帮助盲人学生更快熟悉校园环境,融入校园生活。这种多方联动协同机制,不仅为盲人学生营造温暖学习环境,更助力其树立自尊自信,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基础。(作者单位系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