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专“叮”大学生!

  学校资助中心老师联系?

  教育局工作人员催促?

  助学金审批流程出现问题?

  助学金账户异常?

  面对这些话术时

  大学生们可要提高警惕了

  01

  教育部门来电

  高精准诈骗专盯贫困高考生

  2025年初,某地警方在几天内连续接到19名贫困高考生的报案。这些学生都遭遇了同样的骗局:骗子使用170开头的网络虚拟电话,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声称要发放数千元助学补贴。

  “我们掌握的信息显示,您家庭符合贫困助学条件,请今天下午带上银行卡到ATM机领取补贴。”一名受骗学生回忆,对方能准确说出他的家庭住址、父母职业和高考分数,这让他深信不疑。

  在ATM机前,所谓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激活账户为名,诱导学生进行转账操作。当学生按照指令操作后,卡内所有资金瞬间被转走。令人震惊的是,有学生卡里仅有的9元钱也被骗子转走。

  福建4人诈骗团伙在半年内作案170多起,骗取金额高达150多万元。警方调查发现,该团伙从教育部门公示的贫困生信息中精准锁定目标,随后购买大量他人银行卡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一人分饰多角,使用变声器同时扮演‘教育部门’和‘扶贫部门’工作人员。”办案民警透露,这种新型诈骗手法极具迷惑性,连运营商都无法追踪虚拟号码的真实使用者。

  02

  助学贷款新骗局

  屏幕共享暗藏陷阱

  “您好,我是学生资助中心的吴老师,现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有调整,需要您配合办理还款手续。”2025年5月,江苏海安一名大学生接到这样的电话后,差点落入精心设计的骗局。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25年第1号预警,揭露了这种新型诈骗手法:骗子冒充教育部门或银行工作人员,以“帮助助学贷款借款人办理还款”为由,诱导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共享手机屏幕。

  “对方让我打开屏幕共享功能,说是要指导我操作还款流程。”一名险些被骗的学生回忆,“吴老师”表现得非常专业,不断强调政策变化的紧迫性,要求立即处理。

  诈骗分子在屏幕共享过程中,伺机窃取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密码和验证码。一旦得手,便迅速将账户内资金全部转移。

  “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不会通过共享手机屏幕等方式帮助借款人进行任何贷款操作。”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预警中特别强调。该骗局利用学生对官方机构的信任,制造政策变化的恐慌心理,诱骗受害人配合操作。

  03

  新生群里的“老师”

  一学期生活费瞬间蒸发

  “新学期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开启,条件放宽、手续简化!”2025年6月,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小范在学校新生群里看到这则消息。发布者自称“在校教师”,承诺可为新生办理高额助学贷款。

  小范添加了这位“老师”的QQ好友。对方热情表示可以为他申请额外补助,但提出一个“硬条件”:需证明还款能力。“老师”要求小范在当月刷满10000元的银行卡流水。

  “当时觉得刷流水很正常,完全没起疑心。”小范按照对方要求,将一学期的生活费转至指定账户。骗子信誓旦旦承诺审批结束后会返还资金,但三天后“老师”便人间蒸发。

  此类诈骗专门针对即将入学的新生。诈骗分子潜入新生群,伪装成教师或学长,利用新生对学校环境的陌生感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通常以‘无抵押’‘低利息’‘秒到账’为诱饵。“民警介绍,随后他们会以“手续费”“保证金”“验证还款能力”等名义要求转账,甚至诱导受害者“屏幕共享”以窃取银行卡信息。

  提高防骗能力

  关键要做到不偏听、不轻信

  高考查分、报志愿

  录取结果等关键信息

  一定要认准各级教育考试院

  权威媒体等发布渠道

  切忌因一时的焦虑和冲动

  被侥幸心理蒙蔽

  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来源:平安石嘴山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23日 23:07[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