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起来”到“香起来”,中职仍需苦练内功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许莎明

记者观察

许莎明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就已经关注到区内多所中职学校招生呈现火热态势,录取门槛也随之提升。业内普遍认为,其背后是政策东风与社会需求升级的双重驱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职教高考制度的建立更打通了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为中职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天地。

面对这难得的泼天“流量”,教育部门和中职学校更需理性认识其背后的深层含义——这既是社会认可度提升的积极信号,亦是对管理水平、办学质量与服务能力的重大考验。

招生火爆,说明社会观念正在逐渐扭转,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已彻底摆脱传统偏见。记者观察发现,在南宁、柳州等城市的多所学校,有的学校报名招生比甚至达到了1:5,好专业也被“挤破了头”。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仍有相当部分中职学校不温不火。采访中部分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也确实受限于普通高中学位的竞争压力以及民办高中的高昂学费。然而,这种“务实的选择”恰恰为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生源基础和转型窗口期。

中职教育的流量密码,是可以预见的。教育管理部门已经行动起来了。今年,自治区教育厅推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便在于此——打造从招生到培养全链条升级的重要一环,为招生秩序保驾护航,让更多学生和家长能更便捷、更公平地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

当然,如何将这“流量”真正转化为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留量”,不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的智慧化、规范化支撑,关键还在于学校能否抓住机遇,苦练内功,提升育人质量。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家长们的顾虑仍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孩子能否在中职学校真正学到过硬本领、获得有前景的发展?不少家长坦言:“如果能确保孩子学到真本事,我们当然支持走这条路。”这清晰传递出一个信号:以过硬的教学质量、实实在在的育人成果回应学生、家长的期待和社会的需求,才能避免热度“昙花一现”。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