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毛病都是惯出来的

娇生惯养(Entitlemania)一词指的是孩子认为自己不必付出任何努力,理应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往往不能认识到,孩子被惯坏最大的责任就在于自己。孩子身上的很多坏毛病都是来自于父母的不当行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父母在责备孩子缺点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自己?

也许你刚为人父母,害怕自己不能正确教育孩子,使孩子不懂得珍惜感激,不懂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也许你的孩子已经10岁了,或者十几20岁了,正在读高中、大学,甚至已经成年了......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了很不好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我们一起来帮助孩子渐渐回到正常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获得成就。

大多数父母出于对子女的爱,希望子女尽可能地少受挫折,觉得自己能帮助子女过上好生活。但谁都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孩子在生活的每个分叉路上,都有父母的悉心指导,父母还给了他们无数的机会。

而哪怕现代世界信息唾手可得、知识资源丰富,许多孩子还是对未来毫无准备,这是为什么?明明已经处处留心了,是哪个步骤没有做好呢?父母为孩子仔细规划、严格执行,尽最大努力减少孩子会遭遇的失败,给予孩子一切机会。在父母小时候,这些机会因为疏忽或经济原因而不曾获得,现在却在孩子身上加倍弥补,做到了“把什么都给了孩子”。

这样有用吗?罗伯特·伍德森(Robert Woodson)说过:“我们给了孩子我们不曾有过的东西,却也让他们无法体验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这个道理很简单:给得越多,夺走的也越多。父母所做的选择不是给些什么,而是夺走些什么。

如今的父母总是操心咖啡、高尔夫、购物、餐厅这些事情,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丝毫没有负起责任的意思:“现在的孩子觉得父母的就是他们的,他们想要什么就该有什么,怎么这个样子?这可不是我们的错,错的是社会、大学、同龄人的压力,这些东西让我们不知好歹的孩子一点都不懂感恩。”大错特错!真正错的就是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谁能抗拒呢?孩子根本就不觉得自己娇生惯养,而父母却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被认可和理解。

他们总觉得孩子应该是完美的,完全忘记了孩子也是有缺点的。好像孩子就应当比父母拥有更多,应当不受生存条件所限,意志与思想不该被束缚,自然法则、社会法则都应该依着孩子,孩子应该是一切的中心。

为什么孩子认为工作会轻轻松松得到?为什么他们能面不改色地拥有父母辛苦挣得的东西?他们要如何才能认识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的父母自己都是通过辛苦学习才获得学位的,为何却要让孩子避免现实世界的困难?现在的父母为何认为,孩子不应该面临压力?为什么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成就感能够直接传递给孩子?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教育的世界,寻求真相。也许我们会发现一些不愿意接受的答案。娇生惯养的孩子不仅有溺爱孩子的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人的溺爱都可能使孩子的视野被局限,让孩子认为这世上有些东西是理所应当的,自己理应有某些特权。

这样的溺爱环境就像辐射,虽然无法用肉眼看见、也无法感知,但慢慢地人就会感受到其影响。但希望仍是有的,只要避免一些错误,就不用为不省心的孩子操心一辈子。但问题关键并不在于孩子,而在父母。

有些父母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这种过度保护严重干扰了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儿童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乏道德情感和责任感。而有些家长总是主观否定孩子,孩子的热情和自强被盲目扼杀,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被无情摧毁。

世界上有很多好孩子,但也不缺少熊孩子。好孩子的好在于良好的家庭教育,而熊孩子的熊则在于家长的娇惯和溺爱。我们清楚,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本能,但如果爱过了度,就变成了纵容。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坏孩子是惯出来的。我们要警惕过度宠溺,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和习惯,不把孩子养成“熊孩子”,更拒绝成为“熊家长”。

如果孩子犯下错误,不能及时认识到,父母也没有正确的态度,只会让孩子毫无悔过之心,一步步陷入犯错的泥潭。一个没教养的孩子,若家长不好好教育,总有一天,社会自然会替你狠狠教育;更甚者,会轮到法律来好好教育。孩子在以后势必会犯下更严重的错误,甚至误入歧途。

一个有好习惯、好教养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和运气。而一个不考虑别人想法,唯我独尊的熊孩子,只会惹人讨厌,寸步难行。一个家,最好的炫富,从来都不是你家住多贵的学区房,你家开多好的车,孩子可以上多少个兴趣班,而是养出了一个有教养的好孩子。

父母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比跟孩子口头反复强调规则,教育的效果要好一万倍都不止。孩子的未来,是父母三观的复刻。你给孩子传递什么样的三观,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潜移默化教给孩子的好品德,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应该让儿女走自己的路,成为真正独立、独特的人。

校对 庄武


(教育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23日 13:06[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