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的通知》(下称《课程计划》),明确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至26节;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口语周课时调整为1至2节;初中七、八、九年级英语周课时均减至4节。
广州市教育局指出,本次修订《课程计划》,是在2023年版课程计划实施两年的实践基础上,经过调研、集智,针对发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进行完善,旨在形成未来一段时期内相对稳定、科学可行的课程实施蓝图。
相比2023年试行版,本次《课程计划》修订主要有以下变化。
在国家课程中,小学三年级体育与健康周课时增加1课时;在地方课程中,广州明确学校可统筹利用地方课程课时予以保障“每天1节体育课”的要求,并在学校课表中刚性落实。
主科课时上,《课程计划》明确,小学一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各减少1课时,为其他学习与活动腾出空间。初中七、八、九年级英语周课时均从5节减至4节,调整后仍处国家规定课时占比区间上限附近。
课时动态调整上更注重不同学段的需求差异,如艺术和小学英语课时总量不变,在年级之间微调;低年段(一至三年级)各减少1节综合类课程(劳动/综实/地方/校本),而相应在初中七和九年级增加。
此外,低年级课程进一步减负。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总量从28节降至26节。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口语周课时由固定2节调整为1至2节,学校有一定弹性调整空间。在信息科技开设上,按国家要求统一在三至八年级开设,每周1节(原为四至八年级及九年级上),总量增加0.5节。
附: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局属有关单位:
为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2024年版)》,在试行《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2023年修订)》基础上,我局制定了《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科学规划课程实施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各区各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坚持把教材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资源,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合理统筹实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口语课程纳入地方课程管理,其他地方课程在三至八年级开设;校本课程由学校组织开发,供学生自主选择,原则上不编写出版教材,各学校要健全校本课程开发、审核、实施和评价管理,优化体系,打造精品;专题教育以渗透为主,融合到相关学科教学,原则上不独立设课。
各区教育局要科学制订本辖区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细则并报市教育局备案。要准确落实国家课程要求,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地方课程,严格管理校本课程,强化对本辖区学校课程实施的检查指导,提供课程实施必要保障条件。各学校是本校落实国家课程政策的责任主体,要立足办学理念,分析资源条件,科学制订和落实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每学年共39周。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校内外实践、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
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8课时,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934节。小学、初中每课时均为40分钟。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可根据学科实际和课程实施需要开设长短课。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加强幼小衔接,坚持零起点教学,依据学生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发展需要,合理设计课程。一年级入学要设置入学适应期。
三、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坚持素养导向,加强课程整合,坚持综合育人。深刻理解课程育人价值,围绕“为什么教”和“为谁教”,准确把握课程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学科实践,强化数智应用。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学以致用,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促进数字赋能教学方式变革,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探索基于数据的个性化学习,实现精准教学与辅导。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及科学类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实验教学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实验课。
健全质量监测,坚持素养导向,深化评价改革。健全课程实施质量监测,健全监测结果反馈改进机制,用好国测、省测和市区校监测反馈结果。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推进评价观念、方式方法变革,提升考试评价质量。
四、强化支持与保障
各区教育局要加强对课程实施的全面保障。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配齐配足各学段学科专职教师和教研员,为课程实施提供专业支撑。要根据落实课程计划的需要,做好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各学科、各年级教师统筹调配工作,并指导民办学校及时配备相应的学科教师。要强化教研支撑,做好教师培训。要落实经费保障,进一步完善学校各项硬件设施配备,保障课程实施质量。
各区各学校要完善义务教育课程管理机制,做好课程设置、开发、审核、评价、监测等全过程管理,建立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公示制度。市、区教育局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建设等相关情况的检查和指导。
本通知自2025年9月1日起实施。
南方+记者 陈理
【作者】 陈理
广州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