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者之道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本文转自:乌兰察布日报

教育的点灯人,是以心灵之火照亮学生生命轨迹的人。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摇动”与“唤醒”,正是点灯人存在的意义[1]。

成为点灯人,首需以爱为芯。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种爱是平等的共情——看见涂鸦里的想象,听懂沉默中的困惑,接纳犯错时的窘迫。教师目光里的温度,方能驱散学生心中的怯懦[2]。

需以知为油,让光亮持久。加德纳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中提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组合。点灯人要如园丁知草木习性,懂数理强者需挑战、语言优者需表达、动觉发达者需实践,用多元知识回应多元成长需求,灯油才不会枯竭[3]。

更需以行为火,让光亮可及。陶行知主张“教学做合一”,“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点灯人不能只在讲台宣讲,更要走进生活——陪留守儿童过生日,帮学困生拆难题,带学生观田野作物。行动的火光,最能点燃学生对生活的热忱[4]。

要以勇为光,照向未知。帕克·帕尔默说:“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教育无标准答案,点灯人需有勇气承认局限,与学生共对困惑;有勇气打破固有模式,带学生在思辨中寻方向。这份勇气会让学生明白——成长不必怕黑,我们可以一起点灯[5]。

教育的灯火,在每一次真诚对视、耐心倾听、勇敢同行里。做秉烛者,不必光芒万丈,唯求在学生心头,留下一点永不熄灭的温暖。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沈致隆,译.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胡晓风,等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兴和县第一中学 陈晓丽 银芳芳 温锐霞

[手机扫一扫]


(教育责编:拓荒牛 )
标签:秉烛者之道
2025年07月23日 03:36[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