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为什么会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你的孩子为什么会厌学?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问一问自己,我们曾经读书的时候是否喜欢学习呢?

许多科学的研究资料证明,孩子学习好坏与否受智力以及非智力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每个孩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加上个人先天素质能力的差异,学习好不好因人而异。

再者学习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件费时又费力却不能当下看到结果的工作,而当今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比如刷手机和打游戏,都能够立即使我们获得满足。

相比之下,孩子们如果能够抵住手机的诱惑,选择无法立马收到回报的学习,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可能是长期收到负面影响导致的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主要指在情感、认知以及行为上的不自信。

在情感上,有些孩子会不自觉地反映出厌恶的情绪,而这种对学习的厌恶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相反当孩子刚开始接触到一些新鲜事物的时候是充满好奇的,此时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很强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可以促使孩子们自主地进行探索。

然而,让我们想一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当自我的收获被考试的分数所取代,当分数没有达到优秀(甚至是完美)时家长和老师的消极反馈,只能会让孩子将学习理解成一项任务,结果就是孩子对学习的内部动力慢慢被消耗殆尽,最终在情感上对学习产生厌恶。

在认知上也存在着差不多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的是,学习并不是一项只靠盲目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结果的事情,孩子们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深度也的确会因为先天和后天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故而当学习的成效被与成绩绑定在一起,成为对一名学生的评价时,比较就产生了。而那些在比较当中处于落后位置的孩子们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质疑,尤其是那些明明自己很努力但就是看不到成绩进步的孩子,可能就会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没有学习的天分,慢慢地可能就会选择放弃努力,随波逐流。

最终,受到厌学情感和消极自我认知的影响,孩子就会表现出更多的抗拒学习的行为,比如上课睡觉、顶撞老师、不积极完成作业,甚至拒绝上学和考试等。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调节:

1. 帮助自己和孩子理解考试的真正含义

首先我们的家长朋友们要懂得转变观念,考试的本质不是精益求精和追求完美。每次考试只不过是检验学生当前学习效果的工具,而国内许多模拟考试的难度又普遍偏高,因此没有必要一味地追求分数和排名的高低,只需引导孩子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差缺补漏即可。降低自己对孩子成绩的期待,减少孩子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羞耻感。

2. 用鼓励取代责备

借鉴游戏对孩子的影响,当孩子在学习中取得微小的进步时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建立正向的联接;避免对孩子习惯性的指责,尽管孩子有失误和马虎时,孩子自己也会有所认识,只需给予正确的引导,或者做好榜样示范的工作即可。

3. 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很多时候,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可能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学习方法不得当。家长应及时关注孩子相关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链接资源,避免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出现消极的认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造成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