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9分考上名校,她却哭喊走不出云南,定向编制真香?

高考成绩一出,云南一个女生的故事火了。她考了609分,文科全省排1334位,成绩够硬,能挑不少好大学。可她却在网上发了三个大哭表情,配上一句让人心里一揪的话:“我这辈子走不出云南了,外面的世界你替我去看吧。”

她叫小丽(化名),从小就梦想离开云南,去大城市看看不一样的天空。她想过考到北京、上海,感受快节奏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可现实却给了她一记重击——她被云南师范大学录取,专业是历史类英语师范,而且是定向就业,毕业后得回曲靖市麒麟区当老师。

“定向”这两个字,像一堵墙,把小丽的梦想挡住了。定向师范生得签协议,毕业后必须在指定地方教书好几年。这意味着,她不仅大学四年留在云南,未来工作也得在家乡。网友却不理解,有人留言:“这可是铁饭碗,多少人抢着要!你还哭,偷着乐吧!”

小丽的成绩,能让她挑外省的好学校。她查过志愿填报指南,幻想过在沿海城市读书,毕业后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最后,她还是选了定向师范生。为什么?因为家里人觉得“稳定”最重要。老师也劝她,定向生有编制,毕业不用愁工作,风险小。

可小丽心里还是难受。她不是嫌弃家乡,而是向往外面的世界。她想看看高楼林立的街头,想听听不同地方的方言,想知道更大的世界是什么样子。609分的成绩,本该是她飞出去的翅膀,可现在,她觉得自己被困住了。

定向师范生听着光鲜,有编制,有保障。可对小丽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这份“稳定”像是个金手铐。毕业后,她得回曲靖教书,至少服务6年。这6年,她不能随便换工作,不能去外地闯荡。网友说:“这有什么不好?家乡也需要人才!”这话没错,可小丽的遗憾,谁又能真正懂?

选择从来都不简单。选了稳定,就得放弃冒险;选了家乡,就得放下远方。小丽的纠结,其实是很多高考生的缩影。有人想去大城市闯一把,有人想留在父母身边。每条路都有得有失,关键是选了之后,怎么去看待。

小丽的故事让人想起个老话:人总觉得没走的那条路更好。去外省读书的,可能会想家;留在家乡的,又会幻想外面的精彩。小丽现在觉得被困,可谁知道几年后,她会不会爱上当老师的生活?她教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她而改变命运。这不也是一种成就吗?

再说,世界没那么远。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小丽随时能刷到外地的新闻,学到新知识。曲靖虽然不是大城市,但她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让生活丰富起来。比如,她可以教学生英语,带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这不也是一种“走出去”吗?

数据也给小丽撑腰。教育部统计,2024年全国定向师范生招生超过10万人,这条路确实帮很多学生解决了就业问题。云南省2023年教师平均工资7.5万元,远高于一些外省私企的起薪。对小丽来说,稳定不是坏事,只是她得慢慢接受这个选择。

小丽的哭,不是矫情,是真心话。她想要的不只是工作,而是更大的舞台。可人生哪有十全十美?她现在觉得遗憾,但时间可能会给她答案。服务期满后,她还能再选一次,去追梦。

再说个真实的事。云南有个老师,叫张强(化名),也是定向师范生。当年他也觉得自己被困在小县城,特别失落。可教了几年书后,他发现学生们特别需要他。他开始用新方法教书,还带学生搞课外活动。后来,他成了当地有名的老师,还被调到省城培训新教师。张强的故事,说明选择不等于终点。

小丽的路还长。她可以在曲靖做个好老师,攒经验,攒故事。等服务期满了,她完全可以再去外地,甚至出国深造。人生不是高考定终身,609分的她,有无数种可能。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你是小丽,你会怎么选?是追梦大城市,还是先扎根家乡?人生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你觉得呢?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