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城乡的教育对话|兴宁罗岗中学深圳研学之旅,解码育人新路径

近期,兴宁市罗岗中学校长刘发琼带领的4人团队,带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困惑与育人初心,到深圳走访,了解鹏城教育沃土上的科创教育、职业规划与校园管理密钥。

深圳城市职业学院的3D打印实验室里,一台台精密仪器正将数字模型转化为立体实物。“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是让学生理解‘创新如何落地’的教学场景。”学院教师拿起学生设计的机械零件模型介绍道。从三维建模软件的操作到打印参数的调试,从设计理念的构思到成品的迭代优化,完整的实践链条让罗岗中学的老师们眼前一亮。

深圳市科迪技工学校的实训车间里,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正在企业导师指导下进行智能控制系统检测训练。“我们的课程表是企业参与制定的,每个学期都有120课时的实战训练。”学校负责人介绍的“专业设置跟着产业走、课程内容跟着技术变”理念,让罗岗中学的老师们深受启发。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农村学生的职业规划展开深入交流。科迪技工学校分享的“校企双导师制”“订单式培养”等模式,为罗岗中学探索“普职融通”提供了新思路。“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挤高考独木桥,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刘发琼校长在笔记中写下这样的感悟,计划回去后联合本地企业开发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尽早接触职业场景。

走进光明区百花实验中学,走廊墙上的“班级成长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每片叶子都记录着学生的进步,每朵花开都对应着集体的荣誉。“校园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日常的成长仪式。”该校刘书记介绍的“微德育”理念,让罗岗中学的教师们深受触动。

在课程改革分享会上,百花实验中学提出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策略尤为珍贵。在安全管理方面,“学生安全委员轮值制”“应急演练情景化设计”等做法,为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劳动教育展厅里,学生种植的蔬菜做成的“劳动成果沙拉”、亲手编织的校园景观植物架,让大家看到劳动教育的多元形态。“农村学校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天然优势,关键是要设计有教育附加值的活动。”罗岗中学的劳动教育教师表示,将借鉴“劳动+学科”的融合模式,让田间地头成为活的课堂。

此次研学之旅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罗岗镇官庄村乡贤—深圳市港联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新的全程赞助。从行程规划到资源对接,从3D技术讲解到经验分享,企业力量的参与让这场教育交流更具实践深度。正如刘发琼在总结会上所说:“教育帮扶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城乡教育智慧的双向奔赴。”

返程途中,夕阳为车窗外的稻田镀上金边。罗岗中学的老师们手中的笔记本写满了灵感,手机里存满了教学案例。这场跨越百公里的研学之旅,不仅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更点燃了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信心与热情。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孟骁 黎勤中

【作者】 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