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朋友可郁闷了,和我大倒苦水。他家孩子刚上幼儿园,本以为能轻松点,没想到因为教育孩子的事,家里乱成了一锅粥。
原来,朋友想让孩子多学点兴趣爱好,培养培养特长,可爷爷奶奶觉得孩子还小,就该尽情玩耍,天天追在孩子屁股后面喂饭、给买各种零食,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有求必应。
朋友一说要立规矩,爷爷奶奶就护着,说“孩子还小,长大就懂事了”。这一来二去,家庭氛围变得特别紧张,朋友夹在中间,那叫一个头疼。
其实,这种隔代教育的冲突,在很多家庭都上演着。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超70%的家庭存在隔代教育的情况,而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家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育理念的巨大差异。老一辈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和咱们这一代截然不同。
他们那时候物质条件匮乏,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吃好喝好、身体健康就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也相对传统、保守。就像我朋友家爷爷奶奶,觉得孩子小就该尽情玩,学这学那太累。
但咱们这一代接受了更多新思想、新理念,更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像兴趣培养、性格塑造、独立能力的锻炼等等。这种理念上的碰撞,就像火星撞地球,一不留神就擦出“战火”。
另一方面,就是“隔代亲”带来的溺爱。都说“隔代亲,亲又亲”,这话一点不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辈那是疼到骨子里,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在他们眼里,孩子永远是小宝贝,不忍心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犯了错也舍不得批评,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时间一长,孩子很容易就被惯出一身坏毛病,任性、自私、没规矩,以后可怎么得了。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沟通不畅。很多时候,年轻父母和老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不想好好沟通,而是不知道怎么沟通。
说轻了,老人不当回事;说重了,又怕伤了老人的心,毕竟他们也是一片好心,帮忙带孩子也挺不容易的。结果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来越深,最后爆发出来,就成了一场家庭大战。
那面对这些让人头疼的隔代教育冲突,咱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别急,我这儿有3招,亲测有效。
第一招,巧用科学,以理服人。老人都比较相信权威,咱们可以多找一些科学育儿的资料、专家讲座,或者带老人一起去参加育儿咨询活动。用科学的理论、专业的建议,来让老人明白我们的教育理念。
比如,想让孩子养成自主进食的习惯,就可以给老人看看专业医生关于自主进食对孩子成长好处的讲解视频,比我们自己苦口婆心说一百遍都有用。
第二招,建立沟通机制,用对沟通方法。找个合适的时间,大家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聊聊孩子的教育问题。沟通的时候,可别一上来就批评指责老人,得先肯定他们的付出和辛苦。
比如说“爸妈,这段时间多亏你们帮忙照顾孩子,我们才能安心工作”,给足老人面子。然后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像“我最近看了些资料,说孩子这个阶段培养独立能力挺重要的,咱们是不是可以一起试试”。
要是遇到意见不合的地方,也别着急上火,多商量商量,总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
另外,还可以制定一些家庭规则,明确每个人在教育孩子中的职责和分工,贴在显眼的地方,大家一起遵守。
第三招,给老人足够的“价值感”。老人帮忙带孩子,除了出于对孙辈的疼爱,也希望能在家庭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咱们可以多鼓励老人发挥他们的优势。
比如让爷爷给孩子讲讲过去的故事,传承一下家族文化;让奶奶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这样既能让老人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又能让孩子学到东西,还能减少教育冲突,简直一举多得。
隔代教育虽然问题不少,但只要咱们用心去沟通、去理解、去化解,它也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助力。
毕竟,无论是年轻父母还是老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不是吗?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