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总觉得“学霸都是天生聪明”,其实班主任偷偷说过:孩子成绩好不好,天赋顶多占1%,剩下99%全看家里怎么养!
为啥说天赋不重要?看看这个滴滴司机的故事
五六年前我打车,司机大叔一路跟我聊路边建筑、城市变化,特别乐观。听说我是老师,他得意地说儿子在山东大学读临床医学。我好奇:“您怎么教孩子的?”他笑了:“我俩初中都没毕业,就跟孩子说‘学习靠自己,你得努力’,他自己就爱读书。”
当时我觉得他运气好,直到去年我儿子总在学校打架,我才突然懂了——
我自己的故事:吼孩子时,我突然看见自己的童年
我儿子小学一年打了5次架,我被老师叫去3回,回家又是骂又是罚站,他却越打越凶。有次我气得抄起树枝,看他缩在沙发角发抖,突然想起我小时候犯错,我爸妈也是这样对我。
我突然停手说:“儿子,爸爸刚才没控制住脾气,跟你打架时一样冲动。你是不是觉得,吵架就得争个输赢?”他哭着点头,那天我们坐下好好聊怎么解决矛盾,后来他真的不打架了。
从那以后我才发现:以前我总焦虑自己不够好,天天上班15小时还嫌赚得少,对孩子也总挑错。但当我开始接纳自己“就是个普通人”,不再苛责自己,孩子反而愿意听我话了——我回家先写作业的要求,他做到了;我喜欢看书,他也主动读名著;以前他只黏妈妈,现在总跟我撒娇。
家长越“松弛”,孩子越自觉?真的假的?
见过一个学霸中考全县前几名,高一数学考了110分,回家后跟妈妈说“没发挥好”。妈妈没骂他,却整天唉声叹气,唠叨“要不要补课”,还说:“我累死累活供你,你就考这点分?”
孩子本来就难过,听这话跟妈妈大吵一架,后来越学越差——不是学不会,是被妈妈的焦虑压得学不进去了。
说白了,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镜子”
1. 你总焦虑,孩子就紧张:家长盯着分数唉声叹气,孩子会觉得“我考不好就是辜负爸妈”,越怕错越出错。
2. 你先接纳自己,孩子才会听你:滴滴司机没文化却心态好,从不苛责自己,孩子反而觉得“爸妈信任我,我得努力”;我以前总骂自己“没本事”,孩子也跟着叛逆,后来我接纳自己“普通”,他反而变懂事了。
3. 你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我开始每天看书,孩子写完作业也主动拿书看;我不再吼他,他跟同学吵架也学会好好说话了。
最后给家长的3句大实话
1. 别总盯着孩子的分数,先看看自己的状态:你下班回家是刷手机还是看书?你遇到困难是抱怨还是想办法?这些才是孩子真正学的东西。
2. 孩子不是“教”出来的,是“养”出来的:就像滴滴司机,没讲大道理,但他乐观接纳自己的样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3. 学霸的99%都藏在日常里:不是逼孩子刷题,而是让他看到“努力是为了自己”,让他在轻松的家里,愿意主动去学习。
其实我也是看了好多教育书、想了好多年才想通,现在每天跟孩子说:“你尽力就好,爸爸也是普通人,咱们一起慢慢变好。”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