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自学能力,这3个方法很管用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

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快。可能孩子今天学的知识,没过多久就过时了。想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关键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这种自学的能力能帮孩子面对未来的任何挑战。

一、为什么自学能力这么重要?

1. 知识更新太快,孩子要会自己学

新知识每天都有很多,学校课本更新得慢。会自己学的孩子,能主动吸收新东西,抓住机会进步。

2. 自己学,更有劲头

当孩子因为好奇去找答案,因为自己弄懂难题而开心时,这种开心来自内心。这种内在的动力,比爸妈催着学更有用,更长久。

3. 长大后工作需要

很多公司都看重员工能自己学习新东西。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很多都是靠自学成才。会自学的人,总能找到新机会。

二、家长容易犯的3个错,可能害了孩子的自学能力

1. 帮得太多

比如一直陪着写作业,一有错马上指出。这样孩子没机会自己思考和试错。就像总扶着孩子走路,他永远学不会自己走。

2. 目标太大太远

对孩子说“好好学习才能上好大学,找好工作”,孩子可能听不懂,也觉得离自己太远。如果学习只是为了讨好别人,孩子自己就不想探索了。

3. 管得太紧,太着急

很多家长辅导作业时会生气。这种着急会变成对孩子管得太多,安排得太细。孩子就不知道怎么自己安排学习了。

三、分3个阶段,一步步培养自学能力

阶段1:点燃兴趣(3-8岁)

从孩子喜欢的事开始学:比如喜欢画画的孩子,让他自己研究怎么调颜色。有了成功的感觉,他会更愿意学别的。

在生活中学习:去超市算算价钱,种颗豆子看看怎么长大... 让学习变得有用又有趣。

“问题储蓄罐”:把孩子问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天会黑?”)写下来放罐子里,每周抽一个问题一起找答案。

阶段2:学会方法(9-14岁)

1. 学习三步法

第一步:看整体:先花点时间快速看一遍新内容,画个简单的图(知识树),不用全懂。

第二步:学重点:认真看重要的概念和例子,把典型题目做明白。

第三步:连起来: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起来,不会的地方贴个纸条多看看。

2. 笔记变宝典

用三种颜色的笔做笔记:红笔记重要知识点,蓝笔记例子,绿笔记自己的想法。复习时,把重点做成小卡片,零碎时间看。

3. 小目标,大进步

把大目标拆成小目标。比如“学好数学”变成:

① 这周学会分数计算 → 奖励去科技馆玩

② 下次考试进步5名 → 奖励一套实验玩具

完成小目标能让孩子更自信。

阶段3:放手去学(15岁+)

找学习伙伴:和2-3个朋友一起学,可以讨论问题、比赛解题,互相促进。

学了就用: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比如用历史知识做个小游戏,用物理知识拍个小视频。教别人是最好的学。

100小时挑战:选个想学的技能(比如电脑编程),定个100小时自学计划,完成后给家人朋友展示成果。

四、聪明的家长:学会放手,相信孩子

作家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后来通过放牛时学习哥哥的初中课本、阅读村里能找到的书籍以及查阅《新华字典》等自学方式,才走上了写作的道路。这就是自学能力的力量——它能帮孩子在没路的地方找到方向。

家长少教一点,少管一点,多相信孩子一点。孩子自己向上生长的力量,就会像种子发芽一样,自己冒出来,越长越高。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什么特别的,只是能长时间思考问题。”

给孩子留出自己思考的空间,就是给他们的思想插上翅膀。

校对 庄武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