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焕发教学新活力!2025年省名教师工作室(英语)联动送教活动在阳江举行

连日来,一场聚焦英语教育前沿的教学研讨活动在阳江市举办。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025年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英语)联动送教暨罗永华名教师工作室第二次集中研修活动”,吸引了7个省级英语名教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成员以及阳江市300余名英语教师参与,为当地英语教学注入新活力。据了解,本次活动以“衔接赋能、深度阅读、数智创新、协同发展”为主题,通过多元形式搭建起高质量教研平台。

精准把脉教学痛点

多方筹备规划方向

活动筹备前期,阳江市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当地英语教学存在“生源差异大”“技术赋能不足”“评价体系单一”等突出问题。基于这一情况,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要求各工作室紧密结合阳江地区学情,组织专家团队与授课教师围绕“初高衔接”“教学评一体化”等关键议题,开展多次线上研讨,精心打磨教学设计,为活动精准定位薄弱环节,提供明确方向。

同课异构碰撞思维

磨课研讨激发创新

活动过程中,高一、高二分会场同时开展说课磨课研讨。在高一专场,来自阳江高级中学的教师崔祥丽与广州中学的张雅丽,针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Unit 1,分别带来读思课与听说课展示。她们通过“说课-点评-优化”的闭环流程,将“学情衔接”理念融入教学。

岳趁引、葛红霞等专家则提出“输入-内化-输出”任务链设计建议,并分别以“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力培养”“衔接视角下听说教学”为题开展讲座,直击教学困境,为教师们提供教学新思路。

高二专场同样精彩,来自嘉兴一中的教师邵露菲与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的聂婷,围绕选择性必修四Unit 5进行同课异构。邵露菲以职业测试游戏激活课堂,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训练;聂婷则以问题链驱动深度阅读,深度挖掘文本育人价值。同时,来自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的教师徐雁光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的罗永华分别进行点评,并带来专题报告,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详细阐释深度学习的实施路径,让教师们对深度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次日的同课异构课堂上,老师们的教学智慧再次展示。邵露菲与聂婷不同的教学风格,为教师们提供了“情境体验”与“思维训练”的优秀典范。

在开幕式上,阳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林瑶林、阳江高级中学副校长黎清敏、广东教育研究院英语教研员罗永华分别致辞,强调此次活动对跨区域教研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徐雁光随后带来《“生态”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讲座,提出生态阅读教学理论,为阅读教学开辟了创新路径,启发教师们从新的角度思考教学方法。

数智融合推动发展

送教下乡助力薄弱

活动聚焦数智时代教育转型,华南师范大学陈燕博士在《数智时代名教师工作室品牌建设的几点思考》报告中,重新定义工作室为技术赋能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强调教师知识结构转型。陈晓君、赖曼珍等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分享AI赋能工作室建设、教学评一体化融合等创新实践与案例,展现数字化转型多元路径。

活动开展送教下乡过程中,来自阳春二中的教师梁宁宁与广东省冯晓颖名教师工作室学员曾瑾分别执教听说课与阅读课,生动诠释“教学评一体化”与高阶思维培养理念。冯晓颖作《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实践研究》讲座,针对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实操策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吕琳琼教授与罗永华分别从语篇分析与核心素养导向角度,为课堂教学提供深度指导,助力乡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阳江市英语教研员罗厚健全程参与活动组织与研讨,他表示:“阳江教师对技术赋能的需求特别迫切,这次活动中展示的AI批改、智能资源库等实践,就像一场‘及时雨’。我们已经梳理出适合本地的‘数字化教学清单’,从‘易上手的AI工具’到‘分层资源调用指南’,下一步将通过区县联动培训,让每个乡镇学校的老师都能‘学得会、用得上’。”

此次活动构建了“问题调研-精准诊断-示范引领-持续跟进”的工作室联动送教范式,为阳江地区英语教育带来新理念、新方法。参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修,对深度学习、教学评一体化有了更清晰的思路,跨区域交流打破了教学思维定式。

此次活动不仅为阳江地区英语教育注入新活力,也为广东省基础外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推动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质量提升。

撰文:巫雅柠 罗厚健

【作者】 巫雅柠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