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新城桥街道构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体系——
文化浸润,童心绽放团结花
近日,在崇川区新城桥街道易家桥社区活动室里,孩子们身着各民族服饰翩翩起舞。这是新城桥街道创新开展民族团结工作成果的生动体现。该街道通过多元化、沉浸式的教育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深植民族团结种子。
在陆洪闸小学的“红石榴小课堂”上,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胡健康图文并茂地为孩子们讲解民族大团结邮票。新城桥街道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在陆洪闸小学、欣欣然暑托班等开设“红石榴小课堂”,邀请志愿者代表授课,以“一裳一食一屋一歌一节一花一书一非遗”为主题,用趣味方式讲述民族知识。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听,还能动手实践。他们绘制手抄报、制作少数民族美食、学习非遗手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六一”前夕,贵州大山深处的侗娃收到南通“欣欣然”志愿者捐赠的爱心物资。自2016年起,新城桥街道欣欣然亲子俱乐部与贵州侗娃结缘。116个南通家庭与侗娃结对,开展“牵手侗娃”公益助学项目。项目开展爱心阅读帮扶,捐建小桔灯读书角,为侗娃打开知识之窗;支持侗族大歌发展,与娃娃歌队结对,助力非遗传承;还组织南通亲子家庭探访侗寨,跨越山海,共叙情谊,搭建起民族友谊的桥梁。
美食与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陆洪闸小学举办的民族长桌宴上,侗族腌鱼、塔塔尔族菊花饼等各民族美食琳琅满目,孩子们在品尝中感受“舌尖上的民族文化”。这项已连续举办八届的特色活动,成为新城桥街道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品牌项目,在校园、古镇、公园等地,以美食为纽带,让孩子们领略各民族饮食文化的魅力,促进彼此交流。与此同时,欣欣然亲子俱乐部坚持14年开展民族服饰制作与展演活动,妈妈志愿者们带领孩子们穿针引线,在指尖传承中感悟民族文化精髓。这些身着亲手制作民族服饰的“小小文化使者”,活跃在校园、社区的各个舞台,用最生动的方式传播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团结理念。
民族风俗秀,传承文化;红石榴课堂,增进认同;牵手侗娃行动,传递爱心……新城桥街道通过打造“文化浸润+公益实践+互动体验”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青少年心中绽放。
·新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