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大家拼的是智商;工作后,大家拼的是情商,而到了人生后半程才发现,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能量

读书那会儿,我们班上有个男生,叫刘哲(化名)。他成绩顶尖,思维活络,尤其是理科。那时候,我们都觉得:这世界终归是聪明人的天下,谁分数高,谁就赢在起跑线。后来,毕业了,大家各奔东西,听说刘哲进了一家顶尖大企业,大家纷纷佩服。可是,后来又听说,他在那里待了还不到三年,就辞职了。

他换了好几份工作,做得都不长。再后来,同学群里开始有人说他太木讷,人太轴了,人际关系处理得不行。那时候大家也都意识到了,出社会后,拼的不再是智商,而是会不会做人,说得好听点,叫情商。二十年同学聚会那次,刘哲也来了,他人瘦了不少,眼神里多了很多疲惫,完全没有年少时的那种心气了。他说:“现在工作不是最大的问题,最难的是,身体一到40就开始熬不住,心也累了。现在真觉得,一切都要靠能量来撑。”这一席话,让人陷入了深思。

智商,让我们在年轻时抢跑读书时,智商代表着硬实力,我们最看重的,是谁更聪明、谁更能背、谁解题更快。在标准化的考试体系下,谁逻辑强、记忆力好、思维清晰,谁就能笑到最后。

有研究机构称:在20岁之前,决定一个人学习成就的因素,智商占据了70%。的确,早年,聪明人似乎总能顺风顺水。但很快你就会发现,社会并不是“解一道题”那么简单。出了象牙塔,没人关心你是不是会解数学题,而是看你会不会沟通、能不能配合、是不是好相处。

情商,才是职场真正的分水岭当我们走入职场,才发现:情绪管理、同理心、合作能力这些看似软的能力,其实才是决定你走多远的关键。很多人败在职场,不是败在不会干活,而是败在不会说话、太玻璃心、人际冲突太多。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说过:“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智商只占20%,其余80%取决于情商。”

情商高的人,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控制脾气,懂得在冲突中寻找共赢,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闭嘴。所以你会看到,有的人专业能力一般,但因为人缘好,情绪稳定,反倒爬得更快。但是,再往后走,我们会发现——光有情商,也不够。

到了后半生,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能量“能量”这个词,很多人一开始听不太懂。不是说修仙的那种能量,而是一个人内在的生命力。简单点说,就是你每天睁开眼的那股劲儿。到了四十岁以后,有人依然精力充沛、眼神坚定,能熬夜学习、锻炼身体、笑对风雨;但也有人,天天喊累,懒得动、懒得想、懒得变。

这个阶段,决定你人生质量的,已经不再是聪不聪明,也不是会不会做人了,而是:你还有多少能量,能支持你去过想过的生活。什么是“高能量状态”?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能量管理”,即时间是有限的,但能量是可以扩展的。真正的高效,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能量。高能量状态的人,有几个特征:情绪稳定,不轻易崩溃,能兜得住自己;身体健康,能跑能跳,生病少,恢复快;精神充盈,早上起得来,晚上不焦虑,做事有目标感;人际积极,不抱怨,愿意帮助他人,身边总是聚着朋友。

反过来看,低能量状态的人,就像手机电量永远只在5%,干什么都没力气,说话都没精神,动不动就心累。网友说过一句话:“决定你走多远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爆发力,而是持续输出的能力。”很多人前半生冲得猛,后半生就熄火了,也有人前面平平无奇,后来越活越有精神了。区别在哪?就在能量管理。尤其人生越走到最后,就越发现,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生活细节,其实构成了你人生的能量。

所以,想要人生后半程过得好,最关键的是——你要守住能量。给你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1、规律作息,睡觉比熬夜重要;2、运动是续命神器,哪怕每天快走30分钟,你也会发现情绪更稳定、思维更清晰;3、断舍离,减少精神内耗,不和烂人纠缠,不在烂事上浪费精力;保持长期主义的目标感:4、别停在眼前的琐碎中,每天记得问自己:“我活成了想要的样子吗?”5、拥抱积极人际关系:和低能量的人在一起,你会被消耗;和高能量的人在一起,你会被点燃。

人生前半程比的是智商,中程拼的是情商,但真正能拉开人生差距的,是你有没有持续高能量的能力;就是要像一棵树一样,有根、有枝、有向阳的力量。愿你,不止聪明,不止会做人,更有一颗永远能量充盈的心。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