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活到了90岁才顿悟,你这一生的努力和追求,都没有任何价值,毫无意义

人终其一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诠释着不同的答案。小孩子觉得,能够多点时间玩,然后赶快长大考一个好大学,就再也不用学习了。

青年人认为,事业蒸蒸日上,再找个靠谱的对象结婚生子就十分美满了。也有年轻人则喜欢自己一个人潇洒生活。中年人就务实多了,在经过岁月的蹂躏后,他们就想让自己和家人过得轻松一些,为此努力着。在我们传统的东亚文化中,总有一个成功人生蓝图根植在人们的思想中:金榜题名,洞房花烛,锦衣玉食

但是再看当下的现实,金榜固然题名了,而毕业面临的却是失业洞房花烛固然美好,也挡不住柴米油盐日子的蹉跎;锦衣玉食很多人已经实现了,却照样有别的困惑和心理疾病

似乎你所追求的是别人拥有的,他们依然不满足,而你拥有的,也许是别人羡慕的,而你却不以为然。这样看来,人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似乎没有一个特定的答案。

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在近百岁时,曾发出一个感慨:“大多数人努力和追求的,其实都没有任何价值,毫无意义。”那人生到底为了什么,意义何在,追求什么呢?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雷克顿·奥尔德弗教授提出一个ERG理论,这个理论是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之上做了总结和深化。奥尔德弗教授后来又总结了一系列的实际案例和经验后补充了人的求要总共有3种,分别是:生存需求、关系的需求、成长发展的需求

生存的需求生存是一个人本能的需求,从呱呱坠地的小婴儿开始,就开始主动寻找食物。饥饿的时候,他们会用哭泣发出讯号,一旦感受到奶嘴到达嘴边,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吮吸起来。

等到了孩提的时候,再贪玩的孩子也知道,吃喝是他们所必须的。据数据调查显示,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已经有了“好好学习为了以后过好的生活”的概念。当然这少不了他们的父母谆谆地灌输这种思想。所以无论是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还是ERG理论生存需求是一切的基础,就像一座房子根基一样的重要。

有一档追踪刚毕业大学生的节目调查,记者调研了几位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家境的大学生。第一位是家庭环境优越的学生,一毕业他就去欧洲做了一场毕业旅行,然后无缝衔接去了澳洲开启了了下个阶段的求学生涯;第二位是被校招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去了一家大型公司工作,虽然是职场小白,他一直在努力的工作,因为他想凭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城市占有一席之地;第三位是在待业的学生,他本身成绩很不错,但是因性格内向不善沟通,所以迟迟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后来家境较差的他选择了送外卖,他不想再跟父母伸手要钱,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说“没办法我要吃饭,要生存啊。”同样的大学毕业生,不同的际遇,有的人孩子生存线上苦苦挣扎,最后无奈向现实妥协。有的人超越了生存,享受生活。

还有前不久的热搜“33岁的女生为了考公饿死在出租屋”,这个女孩毕业很多年了,一直没有工作,一心扑在考公上,这些年经济方面都是家人接济,最后在多次面试失败,不想再花家里的钱,选择了用断掉本能需求——“饿死”的极端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你追求的生活也许是别人的起点,而对你而言生存却是基本的,是需要付出努力所达到的

关系需求关系的需求是人们在生存得到满足后,延伸到人性和情感层面的深度需求。关系需求比较广义,所以心理学家舒兹将它细化为三类:情感、容纳和控制就是说在日常交往中,人们必然形成的心理关系和心理距离

比如在交往的过程中,大家的性格能不能合得来、对于彼此的态度是相互吸引还是反感、两人之间的距离是密切还是疏远等。每个人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在不同的关系中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也在展现自己的容纳度

热播剧《婚姻攻略》中的故事,很生动的展现了人物之间关系的需求。女主苏离是著名编剧,事业爱情双丰收,有关系亲密的闺蜜,有爱她的丈夫。尤其是作为热门演员的丈夫,真的是人帅钱多,在女主和外人眼中是个十足的宠妻狂魔。

不过私底下的真实情况却让人咋舌,丈夫和闺蜜背着她搞在一起,那个男人每每出去幽会之际,都会给女主下药让其沉睡。所幸后来女人看清了他们的阴谋,开始了一段脱离友情和爱情的战争。能够成为夫妻,成为闺蜜,开始的时候都是有彼此吸引的地方,渐渐才变的关系密切。期间大家也是付出很多的真情实感,相互包容。而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的关系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关系会更加深入,有的关系就会变质

就像最初的苏离,每天情绪饱满而积极友情、爱情是她最引以为豪的东西,这是因为她的关系需求此时是被满足的。在得知他们背叛自己的时候,她才开启了复仇,这是因为她关系的需求被破坏了。但是出于对关系的需求,谁也不会惧怕以后有不愉快的际遇,而拒绝一段友情或爱情的。

成长发展的需求经常看到这样的文案:某某离婚后,开启了减肥成功,学习化妆,努力工作,仿佛人生开挂了一般。人们总觉得这样的文案是“一眼假”,但如果深入当事人的故事和实际生活中,就会发现很多人的脱胎换骨是真的。这是因为她们开始觉悟到,自己是需要成长和发展的。人只有这方面的需求觉醒,一系列的正向改变就会发生。而一般在温饱得不到满足,或者关系没有建立的时候,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通常发展不出来。然而我们上面举例的都是反面教材,其实大多数人在正向的关系中,更能关注到自我的成长需求

比如当下女性,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材管理,在饮食、学习方面不断的自我提升。所以人生的真谛就是两个字“需求”,需求的主体是我们自己而已,吃饱与否,情绪如何,自己的谋算只有自己最清楚。这样看来,所有的攀比、过度关注外在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看清自己的需求层次,为此努力着,才是人生的目的,才是有意义的。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