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推向统一终点,而是教会他看清自己的罗盘,征服属于他的大海。」
作为父母都希望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然也会为了有朝一日孩子能成才,从小给孩子疯狂加码,超前学、上各种培训班,每天各种课安排的满满的, 拼命鸡娃。
但其实,教育并不是标准的流水线,也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擅长读书,强行「鸡娃」反而适得其反。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看这4点就知道,八九不离十,别再盲目「鸡娃」了。
1. 专注力好、记忆力强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过:天才,首先是专注力。
作为十二大必备情商之一,专注力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要。
专注力强的孩子,学习时能迅速进入状态,屏蔽外界干扰,全身心投入,保持长时间、高质量的专注力,高效得吸收内化知识。
反之,那些写作业时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咬铅笔、一会转椅子看窗外的孩子,很容易受外界干扰。
若盲目补课、盲目上培训班、留妈妈牌作业,更容易导致孩子疲惫、注意力涣散。
除专注力,记忆力也是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能帮孩子存储和提取各种知识信息。
不论是语文课文诗词,还是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力不好的孩子背半天也记不住,记忆力好的孩子半小时就背完,事半功倍!
当然,专注力也并非天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一些方法训练,可以提高孩子专注力和记忆力:
l 如不打扰孩子玩拼图、搭积木,借助舒尔特方格,学习前进行中高强度运动,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能专注眼下的事等,都有助提升专注力。l 教孩子用艾宾浩斯记忆法、联想记忆等方法,提升记忆力。
2. 求知欲强,有好奇心和上进心
强烈的求知欲,能点燃孩子自发学习的热情,也就是自驱力强。
孩子的小脑瓜里,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看到新奇的事物,会刨根问底问个不停,也总想去探究一番,想要挖掘出背后的秘密!
如果你家娃也是这样,总是缠着爸爸妈妈问东问西,别不耐烦,没准孩子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从心理学角度看:当孩子对事物充满好奇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他们产生愉悦感,促使其不断探索,获取知识后的奖励,让他们更愿意去探索,去进一步提升。
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上进心,是孩子求知路上的「加速器」。
有上进心的孩子,不会满足眼前现有成绩,而是不断超越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3. 学习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好
我们总听老师说「逻辑思维能力」,这项能力是孩子学习的核心竞争力。
逻辑思维强的孩子,能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找到解决办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逻辑思维并非天生,而是通过系统训练逐步构建。
有些家长很喜欢让孩子刷题,但其实盲目让孩子刷题,却忽视思维的培养。
就像给了孩子一堆零件,却不教具体的组装方法,最终只能堆积成无用的碎片。
教育的真谛,是教会孩子自己思考,而非简单灌输知识。
从小重视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条理性的培养,才不至于频繁出现书丢了、笔不见了、作业忘记写了……更有助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才能学的更从容。
4. 抗挫折能力强
「卓越的人,都有一大优点: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之前看过一篇报道,有人问学霸:考砸后怎么提高成绩?
他的回答是:就是死磕,脸皮要厚。
还分享了他的经验,高中数学成绩一直不怎么理想,但他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找老师分析错题;遇到难题也不怕被同学笑话,厚着脸皮反复请教,直到弄懂为止。
经过一段时间的「死磕」,成绩大幅提高,高考中更是拿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分。
正如心理学中「心理弹性理论」所指:抗挫能力强的孩子,更善于调整心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抗挫折能力强的孩子,成绩下滑时也不容易自我否定。
比如分数、盲目鸡娃,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更值得家长关注和培养。
写在最后: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幼年时期的成长,就像盖房子的地基,牢不牢固、方法是否科学,都决定着房子后期的稳定性。
如果孩子以上4个方面表现都出色,那他大概率适合读书,并且能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
当然,也并非绝对。也需要结合孩子的其他特质综合考虑。
教育不是百米冲刺是,而漫长的马拉松。只有顺应天性,帮孩子找对了属于自己的赛道,才更能闪闪发光!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