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放榜:分数之外有苍穹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郑延

接连两周,高考、中考陆续放榜,分数一度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这串在朋友圈刷屏的数字,似乎承载着孩子的未来。

然而,当我们沉浸在这场分数的狂欢中时,不妨暂时停下脚步,抬头看看更广阔的天空。教育的苍穹中,分数只是其中一颗星辰,那些未被聚光灯照亮的角落,同样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近年来,各地高中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以宜昌为例,教育资源的优化让更多孩子获得了进入普通高中的机会。这一变化无疑拓宽了教育选择的空间,也让“上高中、考大学”的路径更加通畅。

与此同时,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正在发生:去年宜昌有1200多名过了普高线的学生,主动选择了中职学校。前两天的2025宜昌中招会上,有的中职学校展台非常火爆,被考生和家长围的“里三层外三层”。这背后,折射出的是教育观念的悄然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意识到,适合孩子的成长路径,远比所谓的“标准答案”更重要。

长期以来,“唯学历论”的社会认知让不少人陷入教育焦虑的漩涡,似乎只有上好高中、上好大学才能算作“成功”。这种单一的价值评判体系,不仅忽略了个体天赋与兴趣的差异,也与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背道而驰。在产业升级的当下,社会既需要研究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也需要技能型人才支撑实体经济。

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985”“211”,考上省重点高中的也绝非大多数。当聚光灯始终追随着这些“天之骄子”,大多数普通学生的成长轨迹反而被遮蔽——他们可能擅长动手实践而非解题,可能对艺术创作充满热情而非公式推导,这些多元的天赋同样值得被看见、被尊重。

教育不是流水线,而应如百花园。分数只是阶段性的检测结果,却不能定义一生的价值。无论是普通高中、高等学府的知识殿堂,还是中高职院校的技能赛场,都是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驿站。更为重要的是,家庭和社会要共同营造包容多元的教育生态,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当我们把视线从分数排行榜移向更辽阔的天空,便会发现:教育的真谛,是让蒲公英找到适合的土壤,让每颗星星安于恰好的轨道。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