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本土” 丰富幼儿区域活动

本文转自:闽北日报

亲近“本土” 丰富幼儿区域活动

□南平市实验幼儿园 翁锦丽

在开展幼儿教学工作时,大自然、社会都是活教材,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丰富的本土资源,积极创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一、收集本土资源,充实活动材料

本土资源的开发对幼儿开展区域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收集本土区域活动材料时,应注重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幼儿熟悉且能够直接感知的安全材料。那么,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本土化区域活动材料呢?

1.鼓励幼儿主动收集。可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收集自然资源材料,并在收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区域材料的制作,体验创造的乐趣。

2.家园配合,共同收集材料。教师通过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参加“竹编”“装饰树枝”“制作九峰山宝贝”等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各种本土自然资源的再造性,以及幼儿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

二、整合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区域活动

教师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哪些是可利用的本土文化资源,以及当前幼儿园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情况,然后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区域活动,探索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区域游戏模式。

1.语言区。以本土文化资源为主线,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民间故事有机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如:朱熹故事、郑成功英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本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美工区。投放大量的竹、竹叶、笋壳、树枝、树皮、树藤等材料,供幼儿编织、拼贴、装饰。这些本土自然资源引发幼儿的兴趣,在撕、贴、剪、画等系列操作中“走”进幼儿的世界。

3.表演区。教师结合本土文化,投放大量的本土特色进入表演。比如,“战胜鼓”“程门立雪”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现,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建构区。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竹、木、纸箱、易拉罐等搭建家乡的建筑物,如:双溪楼、九峰桥、双塔等。使幼儿从不同程度上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

三、深入挖掘本土化区域游戏材料的教育价值

具有可探究性的材料才能真正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区域游戏活动更持久。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挖掘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的本土化材料,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投放,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区域游戏的需要,促进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自主发展。

深入挖掘本土资源的教育价值,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还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大自然中释放天性,寻找大自然的奥秘。我们应为幼儿创设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