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小学生走进海太长江隧道,眼睛瞪得像铜铃,嘴里哇哇叫,这可是他们第一次亲眼看到“超级工程”!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小学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寻访活动,带着孩子们走进这座连接两岸的长江隧道。孩子们不仅看到了壮观的工程,还学到了不少关于中国基建的知识,个个都觉得“中国真牛”!
这场活动是新教育实验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学习,而不是只盯着课本。海太长江隧道全长11.1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隧道。孩子们在隧道里走了一段,亲手摸了摸墙壁,听工程师讲怎么用巨大盾构机挖通长江底。活动结束后,一个小男孩兴奋地说:“我长大也要造这样的隧道!”这种亲眼看、亲手摸的经历,让孩子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
新教育实验不只是带孩子出去玩,它还有更大的目标:让学习变得有意思,让孩子们爱上学校。南通这所小学通过这样的活动,把课本里的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体验。老师们说,孩子们回来后写日记,个个都写得像小作家,字里行间满是自豪。数据显示,参加这类活动的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了30%,对科学的兴趣也明显增加。
与此同时,河北石家庄二中润德学校的老师郭亚会也在用新教育的方式改变课堂。她带着学生做实验、搞讨论,甚至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小项目。郭老师说:“我不想让孩子们只是背书,我想让他们动脑子,爱上思考。”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再是低头记笔记,而是争着举手发言。一个学生说:“郭老师的课就像探险,每次都有新发现!”这种课堂让孩子们觉得学习像玩游戏,充满了乐趣。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比如,有些孩子不擅长考试,但他们在画画、讲故事或者团队合作上特别厉害。新教育学校会特意设计活动,让这些孩子也能被看到、被认可。就像一个家长说的:“我家孩子以前觉得自己啥都不行,现在他因为组织了一次班会活动,整个人都自信了!”这种教育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中国还在把这种教育理念分享到全世界。2024年,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老师们参加了新教育培训班,他们被中国的做法震撼了。马尔代夫的法提马老师说:“我看到中国学生既尊重传统,又会用人工智能,真的很了不起!”她在中国的学校看到,学生们用平板电脑做项目,还学着保护传统文化,比如剪纸和书法。这些老师回国后,纷纷把新教育的理念带回去,想让自己的学生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山西武乡县,新教育实验从17个老师开始,慢慢改变了整个县的教育。2021年,这17个老师自发学新教育的课程,回来后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分享给同事。很快,老师们开始爱上读书、写教育日记,连朋友圈都从晒美食变成了晒教学心得。县里还推出了“3233行动”,让老师和学生都动起来。结果,学生们爱上了学校,连放假都不想回家,家长们都说:“这学校真有魔力!”
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的变化更大。2024年,他们加入新教育实验后,老师们开始疯狂读书,一年读的书比过去十几年还多!教育局还建了读书社群,老师们在里面分享心得,写了5800多篇随笔,总阅读量超过22万次。学生们也开始爱上阅读,甚至主动参加劳动教育,在田里种菜、割麦子。一个小女孩说:“我第一次知道粮食这么难种,以后再也不浪费饭了!”这种教育让孩子们不只是学知识,还学会了珍惜生活。
新教育还特别关注特殊孩子。江苏昆山市亭林小学的洋洋是个孤独症孩子,他的妈妈王萍一开始很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学校。但学校用“融合教育”让洋洋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老师还设计了量化表,教他怎么上课、怎么记笔记。半年后,洋洋已经能自己准备课本,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王萍说:“看到孩子一点点进步,我觉得特别幸福。”这种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对待,找到自己的节奏。
河南开封市贞元学校的武子皓也有了新变化。以前他因为写字慢,作业总完不成,回家老觉得自己“欠了一堆债”。转到贞元学校后,老师用新教育的方式设计课程,作业分基础和挑战两种,孩子可以选适合自己的。武子皓的妈妈说:“他现在写作业很快,还爱上了看书,觉得学习像玩一样!”有一次他生病在家,竟然主动“说”了一篇4000字的作文,乐在其中。这种快乐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眼里有了光。
这种教育方式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因为它抓住了大家的心:谁不希望孩子快乐成长?谁不希望学校是个温暖的地方?新教育实验用简单的方法,解决了大问题。它让孩子们爱上学习,让老师们找到工作的意义,也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更有信心。你觉得这样的教育,能不能改变更多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