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学生挥棒夺冠,书屋点燃航天梦,教育咋这么牛?

宁强县一个小学生,挥着曲棍球棒,在绿茵场上跑得满头大汗,脸上却挂着笑。这不是普通的体育课,而是宁强县实验小学曲棍球队的日常训练。凭着这份拼劲,2024年全国青少年曲棍球锦标赛上,宁强县的U10、U11、U12三支队伍拿下了冠、亚、季军的好成绩。

操场上,孩子们挥棒击球,动作干净利落。教练在旁边喊着口令,教他们如何控球、传球、配合进攻。队员刘佳恩说,每次训练完衣服都湿透了,但大家从不抱怨。一次赛前模拟赛,他们为了一个球权,反复练习攻防转换,累得气喘吁吁,可每个人都觉得值。团结一心、互相鼓励,这种氛围让他们爱上了曲棍球。

宁强县把曲棍球当成学校体育的一张名片。实验小学2023年引入这项运动,开启了“体教融合”的新路子。学校设计了“普及+特长”的模式,体育课上加入趣味曲棍球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基本技巧。想更进一步的孩子,可以加入专业训练队,由三位专业教练指导。训练和学习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孩子们既能练球,也不会落下功课。

除了体育,宁强县还特别注重知识的多样化传播。2021年,实验小学建起了“钱学森书屋”,这可是国防科工局和中国航天基金会投资150万元打造的。书屋里摆满了科普书籍,孩子们一头扎进去,读得津津有味。旁边还有航空航天模型,精致得让人挪不开眼。孩子们围着展示柜,眼神里满是好奇,有的还想摸一摸,了解这些模型背后的故事。书屋定期免费开放,还有小学生当“红领巾讲解员”,给来访者讲航天知识。

教育资源怎么分配,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受益?宁强县下了大功夫。他们投入资金,把全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建成了标准化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每所学校都有宽带网络,优质教学资源覆盖到每个班级。数据显示,宁强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残疾儿童入学率98.5%,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100%都能在公办学校读书。

城乡之间、不同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宁强县通过共享优质资源、加强教师培训,让乡村学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里一样的教育。老师们定期接受专业培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触到现代化的学习环境。

宁强县的学校不只教书本知识,还特别注重特色课程。课后服务丰富多彩,有羌族编织、街舞、航模等活动。孩子们通过这些课程,了解本地文化,感受科学的魅力。比如,羌族编织课让孩子们学会传统手艺,航模课则让他们动手制作飞机模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开心,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职业教育也没被落下。宁强县职业高级中学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拿下康复技术比赛银奖。这说明他们的职业教育紧跟市场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真本事,能直接为社会做贡献。学校根据当地产业需要,开设实用课程,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找到工作。

宁强县的教育改革,核心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光。他们通过优化资源、加强师资、打造特色课程,真正做到了“五育并举”。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每一方面都不落下。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孩子学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教育是给孩子的未来铺路。宁强县用行动证明,只要用心,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这样的努力,让人不禁想问:如果每个地方都能像宁强一样用心,孩子们会有多大的成长空间?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一起思考。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