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讲长征感动家长,普通话流利全场鼓掌,你家孩子会吗?

孩子们当起了小小讲解员,用标准的普通话,绘声绘色地介绍长征的点点滴滴。他们不是背书,而是用自己的理解,把历史讲得活灵活现。家长们站在一旁,看得既骄傲又感动。

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好普通话?一位叫格西格德力格尔的家长说得实在:“孩子学会流利的普通话,将来上学、工作、走南闯北都不怕。”他觉得,普通话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打开未来的钥匙。孩子们用普通话讲长征,不仅练了口才,还在心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学校操场上,旗语操表演开始了。孩子们整齐划一地挥动小旗,动作干净利落,像一支小军队。家长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脸上满是笑意。这表演不只是好看,更是学校教孩子们纪律和团结的一种方式。

走进教学楼,一条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映入眼帘。墙上挂满了孩子们的书法、诗词和画作。学校专门建了传统文化长廊和诗词文化长廊,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这些作品不是摆设,而是孩子们用心创作的成果。

学校有个特别的“书香校园”计划,专门教孩子们读古诗文。几年前,他们建了一个古诗文库,收录了200多首经典诗词。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学,参加“小豆丁考一级”“诗文小状元”这样的比赛。成绩很亮眼:一级考试95%的孩子通过,二级也有80%。30多个孩子还拿到了“诗文小状元”的称号。

六年级的张新悦是红领巾讲解员,她说:“当讲解员得时刻注意自己的普通话,不能有一点错。”她和同学们每天都在练习,争取把每句话都说得清楚又好听。他们还带动全校,营造出一种爱学普通话的氛围。家长们听完她的讲解,都夸孩子们的普通话说得比大人还标准。

除了诗词,学校还把文学和美术结合在一起。孩子们画古诗文绘本,设计书签,创作“诗画千年”的作品。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传统文化。有一位家长说:“我家孩子以前不爱读书,现在一回家就念诗,还画了好多古诗的画,特别有意思。”

学校还有军乐团,孩子们在5月21日表演了精彩的节目。鼓声、号声响成一片,家长们看得热血沸腾。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乐器,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和团队精神。

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会,学校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在台上大方地朗诵,台下的家长和老师都为他们鼓掌。这些活动让校园充满了书香味,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会了更多知识。

学校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还在挖掘更多的传统文化资源,想让孩子们在校园里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校长说,学校要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沃土,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家长们觉得特别温暖。他们看到孩子们在学校不仅学知识,还学会了做人、做事。有一位家长感叹:“这学校真会教,孩子学普通话,学文化,还学做人,太值了!”

这件事让人忍不住想:如果每个学校都能这样教孩子,我们的下一代会多优秀?孩子们的未来,不就是从这些点滴开始的吗?你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样?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