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同日报
宋勃:用爱让特殊孩子“发光”
本报记者 刘锦秀
平城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山西省最美特教教师”宋勃用17年光阴,在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中浇筑希望,在风雨兼程的送教路上播撒温暖,在洒满汗水的训练场上重塑自信,让一群特殊的孩子从封闭的世界走向广阔的天地。
面对年龄跨度超10岁、残疾状况各异的学生,宋勃的课堂充满了超乎常人的坚韧。一个简单的“老师好”,他要握着学生的手放在自己喉结上,感受振动频率;为纠正舌尖音,他甚至让学生把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位置,千百遍练习。当言语康复仪器首次进入校园,他彻夜钻研技术,让20多名无法清晰吐字的孩子重获新声。当自闭症儿童首次说出“妈妈我爱你”的瞬间,滚烫的泪水模糊了整个课堂的视线。
“不能让一个孩子被遗忘在角落。”宋勃每周至少一次踏上送教路,用脚步丈量责任。首个服务对象——脑瘫女孩柴兴悦家中一贫如洗,宋勃自费为其购买营养品,用绘本、玩具设计趣味课堂,这一坚持就是6年。为帮孩子筹钱治病,他奔走联系基金会,最终让兴悦家渡过难关。这些年来,他累计送教600余次、行程8万公里,让26名重度残疾儿童触摸到知识的温度。
学校操场上,宋勃是永远的“领跑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他带着学生在旱地冰壶、轮滑、田径等项目中摸爬滚打。在2021年山西省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他带领的队伍斩获3金9银14铜,旱地冰壶项目勇夺全省第二。
在宋勃的词典里没有“捷径”二字,他用笨拙却温暖的方式教会孩子们发声、走路、奔跑,更教会他们直面命运的勇气,让他们能够走出家门、站上赛场、融入社会。那些被汗水浸透的训练服、颠簸路上的星辰月光、课堂上重复百遍的微笑,都是他写给特殊教育的情书——长情如诗,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