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滨城时报
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学副院长、天津市学前教育学会副会长 苏爱洁
秉持市场需求导向 补齐托育师资短板
记者 杜红梅 报道
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作为滨城托幼一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长单位,致力于为滨海新区托育服务和幼儿教育事业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撑和人力支持。日前,记者对话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学副院长、天津市学前教育学会副会长苏爱洁教授,请她为滨城托育服务人才建设建言献策。
Q:就天津市目前托育服务发展情况来看,您认为目前在托育服务人才建设方面存在哪些短板?
A:《天津市托育服务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中提到的目标为:到2025年,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普惠比例60%。依照《托育机构设置标准》,本市目前托育师资人数短缺,专业化师资匮乏。多数托班由适应3—6岁幼儿教育的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任教,缺少2—3岁婴幼儿教育理论、实践经验及专业技能,不能适应2—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规律的专业需要。
Q: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开始招收“早期教育”专业高职生,是全国第一个创办此专业的院校,目前该专业发展情况如何?
A:该专业教师主编教材获评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省级规划教材5部;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重点课题5项,省级一般课题10余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入选教育部专家库3人。目前,该专业课程全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为1∶1,在校学生每年都有2周的岗位实习,毕业班有3个月的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学院开辟的实习基地达70多个。“教育情怀深、专业技能强、有创新全面发展”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3%左右。
Q:结合托育机构对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需求,对于托育服务相关专业师资培养方向,您有哪些建议?
A:作为专业师资培养的院校,需秉持市场需求导向,采用“岗课赛证”相融合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早期教育”“托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课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情怀的培养;将“学前教育”“幼儿保育”等专业课程研究对象延伸至0—6岁,适当增加婴幼儿生活照护、安全照护、疾病预防、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支持等内容,强化保教结合的专业技能训练。与此同时,开展在职人员的托育理论与实践培训,尽快满足托育机构对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