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职普融通 多元成才

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张卉卉 胡嘉颖

  2025年1月,平湖市“院校企”教育共同体2024年年会在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召开。本次年会聚集各方力量,探讨职普课程融合策略,多方携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新背景下,社会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浙江省中职名校、浙江省中职“双高”学校,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平湖市职业中专”)坚持类型教育,夯实基础地位,探索中职教育分类多样化办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多元成才。

  多方合作

  融通发展共拓培优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平湖市职业中专积极推进中职课程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各成体系的基础上实现融通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多样化选择。

  为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要求,平湖市职业中专创造性地设置了区域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中高职一体化、中本一体化、冲刺本科三年制、综合高中、留学特色、民族融合等七大专业类型。

  深化中高衔接、加强中高一体化贯通培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学校与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及独山港经济开发区等园区、企业多方合作开办的“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专业,实现了中职、高校、企业的无缝对接。

  2024学年学校恢复性举办新型综合高中,构建形成了与普高一体化招生要求、一体化教学标准;设计完善了职普课程一体化融通要求和职普学籍一体化互转机制。

  学校冲刺本科三年制专业重点围绕职教高考,着力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技能,助力学生高质量升学、高品质就业。留学特色专业积极拓宽“职教出海”视野,以“中缅(越)丝路学院”“东南亚鲁班工坊”为载体,深化语言技能国际化,大力开展“中文+技能”培训;推进专业标准国际化,重点构建“语言+专业”模式,有效搭建学生的海外成才路径。

  协同创新

  贯通融合共育优质生

  2024年1月13日,独山港新材料产业学院一届二次理事会暨教学指导委员会一次会议在平湖市职业中专举行。作为学校与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建设的四方合作“平湖样板”,该产业学院获评嘉兴市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已被打造为职业学校联系企业的桥头堡、企业对接人才培养的传输带、园区提升人才层次的孵化器。

  融合对方,协同创新,类似这样的产业学院在平湖市职业中专还有很多,“需求导向,同栖共体”人才培养特色的时尚产业学院;“职业导向,四阶递进”人才培养特色的数字化制造产业学院(牧野学院)……依托产业学院,平湖市职业中专创新构建了“双线互补、五层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联合打造了“双线互补、立体画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通过真实项目驱动、现代学徒制培养,着力培育具有复合型能力的新时代现场工程师。

  新形势下社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正视“升学”导向和“职业”属性的两大基础特性,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办学的多样性,专业的丰富性,育人的精准性。为浙江打造“全国一流、世界影响的职业教育高地”贡献力量。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