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清:做“折翼天使”心中的那道光

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刘小清
  刘小清教孩子认图学字
  刘小清在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在排练舞蹈
  孩子们参加江西省首届残疾人文化节
  孩子们在2024年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排舞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孩子们在演出中

  全媒体记者 刘雨

  晨光初绽的校园里,她蹲下身子帮学生系鞋带;夜深人静的宿舍里,她仔细查看孩子们是否安睡……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小清,28年来用爱与智慧为残障孩子铺就成长之路,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出不平凡的劳动赞歌。

  用爱拨动孩子们的心弦

  1997年,芦溪县创办特殊教育学校,刘小清从普通教学岗申请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刚接触特殊教育时,和孩子们说话,他们听不懂;和他们打手语,他们看不懂,教学上使不上劲,又累得精疲力尽。”刘小清回忆道。

  2000年,为了和孩子们更好地交流沟通,刘小清离开年仅2岁的儿子,前往南昌启音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跟岗学习。“我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从人员配置、硬件设施、教室布局,到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康复技巧,我仔细琢磨每一个细节。”这次学习,让刘小清在特殊教育上收获满满。

  回到学校后,刘小清开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在教听障孩子发音时,刘小清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示范指导。“我让孩子们对着镜子观察口型,反复练习,数十遍甚至数百遍。即便口干舌燥、喉咙疼痛,只要听到孩子们发出一个正确的读音,我便感到无比兴奋。”刘小清感叹道。

  课上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导,课后与孩子们一同嬉戏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小清发现,孩子们越来越愿意与她亲近了。“我和孩子们一起努力,每当有所进步时,哪怕是一点点,我们都欢欣不已。”

  孩子们需要更慢的脚步 更暖的怀抱

  “这些孩子并不‘特殊’,只是需要更慢的脚步、更暖的怀抱。特教老师的手,既要能握粉笔,也要能擦眼泪、系鞋带、暖小手。”刘小清说。学生小娟常年需要吃药治疗,刘小清为其发起捐款,多年来还自费为小娟家购买生活用品;由于脑瘫不能控制自己的唇齿,学生小静刷牙时一口水喷在了刘小清脸上,刘小清淡然地抹了抹脸,继续耐心地陪小静把牙齿刷干净……这样的“温情时刻”还有很多很多。

  近年来,刘小清还带领教师们积极开展美术、书法、篮球、烘焙等特色教学,并组建了一支舞蹈队和一支篮球队。舞蹈《心声》参加了“江西好人”发布仪式;舞蹈《追梦》《最好舞台》《一起向未来》等在省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学生创作的《未来生活超市》《听——心灵与智慧相结合》等10余幅科幻画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还有200余幅美术作品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3名学生在江西省特奥田径比赛中摘得2枚金牌、1枚铜牌。

  28年来,刘小清共教学生170余名,帮助50余名听障孩子成功步入职场;9年来,她与全体教师一道走遍了芦溪县所有乡镇,进行了6000余人次送教上门服务。

  发展壮大青年教师队伍

  “一个人的光热有限,一群人的温暖才是太阳。”刘小清深知,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建设。2023年,青年教师刘曼君首次参加江西省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刘小清连续一个月陪其练手势、磨教案,最终刘曼君斩获全省第一名。

  多年来,刘小清还积极带领学校老师进行教学改革、申报课题,用“带、帮、扶、放”的方法发展壮大青年教师队伍。2015年以来,学校已完成课题研究9项。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好人”……刘小清的办公桌上,一叠荣誉证书见证着她在特教岗位上的辛勤耕耘。夜幕降临,刘小清又一次走进宿舍,帮孩子们掖好被角、关好门窗……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