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I赋能广西职业教育现代化转型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庾 邦

学界笔谈

庾 邦

职业教育为广西培养技能人才、支撑产业升级、服务东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西部地区职教师资数字技能薄弱、产教协同不足、课程体系滞后于技术迭代、国际化合作深度不足等问题凸显,制约着人才供给。破解困局需以人工智能(AI)为重要抓手,围绕师资提质、产教融合、人才优化、国际合作,构建“技术赋能—制度创新—标准输出”协同体系,突破职教“低端锁定”,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赋能转型,为区域数字经济一体化提供人才支撑。

抓师资队伍提质,打造“双师型AI导师”队伍。以AI技术驱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升级,构建“强基提质—双向流动—智能支持”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一是聚焦教师AI素养提升,开展教师强基提质行动,联合行业企业开展AI教学工具应用培训,强化教师利用AI辅助备课、学情诊断、虚拟仿真课程开发等核心能力,明确要求教师掌握AI教学技能并纳入考核体系,将AI技术应用成效与职称评聘、绩效考核深度挂钩,激活教师转型动力。二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定期选派骨干教师赴产业一线顶岗实践,深度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与项目攻关,同时引入企业技术骨干组建教研团队,通过云端协作、虚拟教研室等平台实现跨区域联合授课,促进教学实践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三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因地制宜开发AI教师发展支持系统,集成智能教案生成、多语种教学纠偏、文化知识图谱等功能,为教师提供全流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动态采集教师教学行为数据与企业实践成果,构建教师成长数字画像,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形成“能力诊断—精准提升—成效反馈”的闭环培养模式,破解师资数字技能薄弱难题,为“双师型AI导师”队伍建设提供可持续支撑。

抓产教融合升级,打造AI驱动的校企协同平台。以AI技术重构产教融合新生态,围绕技术研发、培养模式、服务网络三层次构建校企协同创新体系。一是聚焦区域重点产业需求,联合企业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开展AI核心技术研发,推动科研成果在产业园区落地转化,建立知识产权共享与激励机制,打通“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价值反哺”的完整链条。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将企业真实AI项目转化为模块化教学资源,构建“企业命题—师生解题—市场验题”的全链条实战培养模式,依托学分银行系统实现项目实践与课程学分的动态转化,建立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的多维评价体系,形成“产业需求驱动—教学过程响应—人才质量反馈”的闭环培养机制。三是拓展跨境协同服务,针对东盟国家提供技术培训与标准输出,联合开发多语言AI教学资源库,构建AI领域的课程体系,推动中国技术标准与东盟数字产业需求深度对接,为区域产业链智能化升级提供可持续支撑。

抓人才培养转型,打造“数字工匠+东盟视野”复合型人才。以AI技术与东盟区域需求驱动人才培养体系升级,构建“专业重构—跨国协同—实践赋能”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模式。一是聚焦传统专业智能化改造,全面嵌入AI通识模块,开发跨领域融合课程,形成“AI+X”专业课程体系;围绕智能设备运维、跨境数字服务等核心岗位需求,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制定涵盖技术应用、项目实践、协作创新的三维能力标准,将AI工具开发、跨境业务协同等前沿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标准化培养框架。二是深化跨国联合培养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导向,通过与东盟国家共建“数字工匠学院”实现分段式培养与双学历认证,打造课程共享、学分互认的云端教学体系,解决区域技术标准差异与人才流动壁垒。围绕区域产业链需求,组织师生团队开发跨境数字营销工具等应用场景,构建“技术研发—产业应用—价值反哺”的闭环实践体系。三是针对东盟文化特色需求,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传播,开发交互式文化传承课程,培养兼具数字技能与跨文化理解力的复合型人才,形成“技术赋能专业升级、东盟视野拓展边界、产教融合激活创新”的人才培养新范式,为区域数字经济与人文交流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抓国际合作深化,打造“AI+东盟”开放生态。以AI技术为核心纽带,构建“机制创新—技术协同—生态共建”三位一体的国际合作新范式。一是聚焦机制化协作平台建设,与东盟国家共建区域性AI教育协同框架,统筹推进职业能力互认、教育资源互通、技术研发互助三大核心领域合作,打造区域性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实现智能实训资源云端调度、跨境教学数据安全流通、产业技术需求动态匹配,破解区域数字鸿沟与资源错配问题。二是深化技术协同创新体系,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数字农业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建立“技术开源社区+专利共享池”机制,推动广西智能制造方案与东盟产业链需求深度融合。三是推动价值融合生态共建,打造数字文化共同体,建设多语言智能协作平台促进跨境技术语言互通与文化共情,构建技术治理与人文价值兼容的协作框架,为中国—东盟数字共同体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技术支撑与人文共识。

(作者单位系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