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内蒙古晨报
□晨报融媒 王立 高鹏飞
她是校园里深耕教育的“领航者”,也是社区中奔走解忧的“民意桥”。作为呼和浩特铁路局呼和浩特职工子弟第三小学(以下简称“铁三小”)党支部书记、校长,马莉以“全人教育”理念构建多元成长空间;作为回民区人大代表,她深入社区倾听民声,用实干书写履职答卷。在双重身份的切换中,她始终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和人大代表的担当,诠释着新时代的社会责任。
打造“无围墙”成长生态
走进铁三小,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非遗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制作五颜六色的毛毡画;科创教室内,编程机器人随着指令灵活舞动;操场上,足球少年挥汗如雨。这幅生机勃勃的“图景”,正是马莉“五育融合”育人体系的生动实践。
“教育不该被学科和校园的围墙束缚。”马莉打破传统边界,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联动科技馆、博物馆开设“第二课堂”,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每月“家长讲堂”分享育儿智慧,每学期社区实践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服务。这种“社会化学习”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更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和人生格局。
把民生诉求写成实干答卷
身兼铁三小党支部书记、校长与人大代表双重身份的马莉,始终将“为民履职”与“教书育人”紧密结合。
当接到家长反映校门口交通混乱的诉求后,马莉立即采取“双线行动”——一方面组织教师成立“护学岗”配合疏导;另一方面推动交管部门增设减速带、增派警力,用最快时间化解了这一安全隐患。这种"现场解决+制度完善"的工作模式,已成为她履职的鲜明特色。
在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也总能看到马莉的身影。她以教育工作者特有的细致,将民生工程做成“暖心工程”。正如她常说的:“人大代表和人民教师,本质上都是群众的勤务员。:
教育者的舞台不仅在校园更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民生是教育的底色。”马莉善于将两个身份的优势相互促进。她把学校管理的经验运用到社区治理中,又将收集的社情民意反馈到教育实践中。
从晨光中迎接学生的校长,到深夜里听取群众意见的代表;从课堂上的教育革新者,到街巷里的民生守护者,马莉用行动证明:一位好校长,不仅要管理好学校,更要服务好社会。正如她所说:“教育者的舞台不仅在校园,更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