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等于砸钱,成绩不等于人生

这世上最荒唐的投资是什么?

——是家长花了一大笔钱送孩子去补课班,结果孩子在桌子底下画起了小猪佩奇,完全不关心眼前的“学业”。

那最让人心酸的告别又是什么?

——是中考考场前,家长眼眶微红,孩子的眼神空洞,两个人都心知肚明,今天这个分开,或许意味着曾经的遗憾。

我一直觉得,中考就像是一场超大型的海选,规则很简单,却也非常残酷:那些拼命努力却没有达到的,往往被碾得粉碎;而那些不愿意努力的天赋,也早已被时间埋葬。

每个孩子都像是选手,每个家长都像是经纪人,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站上C位。

听到这里,很多人肯定急了:放弃?怎么可能!

但是,现实总是比想象更残酷。

那些拼命往补课班砸钱的家长,拼命买教材的家长,拼命让孩子刷题到脱发的家长……最终他们不得不低头,明白了一点:

教育,从来不是你努力了就能收获多少回报。

一、父母的“不负责”:无知与无力的双重绑架

有一种不负责任,叫做“我都给你报了补课班了,还想怎么样?” 另一种不负责任是,“我小时候也没补课,不也考上了?”

社会变了,但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却仍停留在上个世纪。

家里可以买奶茶,但却觉得课外书是浪费钱;孩子的手机可以换成最贵的新款,但英语培训班就嫌太贵。 有时候,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爱。

有时候,不是懒惰,而是无力的自我安慰。

中考面前,父母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孩子的起跑线。

比如邻居王叔,他一直信奉“天生我材必有用”,于是从初一开始,他每天都给儿子灌输鸡汤:“儿啊,天才不补课,靠的是自觉。” 结果到了中考,儿子数学选择题连蒙都不会蒙,一边考试一边眼泪掉下来,像极了个被逼着演的小艺人。

更离谱的是,考试结束后,王叔居然还自我安慰:“没关系,考差点也好,反正能上技校,学修车,开个公司照样发财!”

我忍不住在旁边笑出声——你以为修车厂是捡来的?技校也是要挤破头才有机会上的啊!

再看表姐家的小杰,家境一般,但表姐硬是给他报了市里最贵的培训班,咬牙坚持让他不输在起跑线上。

结果,小杰天天在补习班里玩王者,操作得一手好技术,补课老师看得气得脸色都紫了。

到最后,小杰中考当天满脸自信:“我主玩打野,一定能突围!” 结果他果真突破了——不过是突破到补录线。

二、学生的“不想学”:现实的焦虑与心理的逃避

很多人看着孩子不想学,恨不得一巴掌拍醒他们,却从来没意识到,孩子的心态早已经千疮百孔。

小学时他或许是班草,是学霸,但一到初中,马上就变成了人群中不起眼的小芝麻。 努力看不到回报,成绩一塌糊涂,怀疑人生的同时,周围的同学拼命卷,自己却始终跟不上课本的步伐。

当希望一次次被击碎,谁能坚持自己的初心?

孩子们其实不是不想学,而是不知道怎么继续。

我认识一个学弟,初一的时候拿奖拿到手软,突然到了初二,成绩开始断崖式下滑。 老师去家访问他怎么回事,他眼神空洞地仰头叹了口气:“上学太难了,我决定躺平。”

结果,家里不死心,给他买了五套教辅,他看着那一堆堆厚如砖头的书,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谢谢,我已经决定开个炒粉店,店名就叫《学霸炒粉》。”

听完我真是五体投地——起码人家还有梦想。

再看另一个朋友,他成绩差得不能再差,家里则一直打鸡血:“你要有狼性!”

他很听话,后来真学出了股狼性——每次月考前,大家都逃课。 到了中考,他一副淡定的样子,把试卷当成藏宝图,认真做了半小时后,趴桌子睡觉。

考完出来,他对我说:“哥们,人生还是有诗和远方的。”

我回答:“嗯,也有职高和补录。”

三、中考本身:并非淘汰,而是筛选不同的成长路径

每次说到中考分流,都有家长哭天喊地:“孩子才十五岁,太残酷了!” 但社会本身比中考还要残酷得多。

与其在课堂上苟且偷生,不如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走上读书这条路,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才算“成功”。 一条路走不通,不代表人生就此结束,反而可能开启另一种可能。

我有个远房亲戚,初中没毕业就去了技校,刚开始家里人都一片哀鸿,觉得孩子完了。 结果三年后,他成了全市最年轻的电焊冠军,工资比我还高,朋友圈里天天晒豪车。

他的第一条朋友圈文案是:“当年中考放弃了我,今天我让高考生给我打螺丝!”

我笑着点赞,心里五味杂陈。

再看看老同学阿明,他考上了当地最烂的高中,过得像是被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家里人坚持:“再差也要上高中!”

结果三年后,阿明的自信心被榨干,成绩变得一塌糊涂,高考时甚至连专科线都摸不着。 后来他去技校学了厨艺,一年后厨艺精湛,参加比赛拿了冠军,年薪接近二十万。

阿明总结:“早点认命,也是一种天赋。”

所以,中考并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救命稻草。

它只是在人生的早期,为每个人展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有些路走不通,换条路也能走得更远。

对父母来说,不是砸钱就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而是要早早地了解孩子,接纳孩子,陪他找到适合的出口; 对孩子来说,不是成绩的高低决定了未来,而是能否在每一次不如意的时刻,找到自己新的方向。

比放弃更可怕的,是无意义的坚持;比中考失败更可怕的,是失去继续相信自己的勇气。

因为教育的路上,没有谁是被彻底放弃的,只有那些停止思考的人,和依然在摸索前行的人。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