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衡水日报
本报讯(张美)日前,为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我市多所小学以“劳动美”为主题,分学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劳动之美,传承勤劳品德。
生活技能大比拼,自立成长第一步。“老师,我终于学会系蝴蝶结了!”一年级的教室里,孩子们兴奋地举起自己系好鞋带的运动鞋。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校设计了趣味性与实用性并重的劳动技能挑战赛:系鞋带、整理书包、叠衣服……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技能,却让许多孩子经历了从“手忙脚乱”到“游刃有余”的蜕变。“咻——”书本入袋、“唰——”文具归位,小学生们化身“整理达人”,上演一场书包收纳“速度与激情”!有的孩子像玩叠叠乐般精准码放课本,有的用“彩虹分类法”让文具各归其位。老师们表示,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父母日常操劳的不易。
舌尖上的劳动课,烟火气里品匠心。走进劳动实践教室,阵阵香气扑面而来。五年级学生化身“小厨师”,在老师指导下制作三明治、水果沙拉等健康美食。洗菜、切水果、调配酱料……孩子们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六年级的“创意面点工坊”更是热闹非凡:揉面、擀皮、捏造型,玫瑰花造型的馒头、憨态可掬小刺猬造型的包子在孩子们的巧手中诞生。“原来和面需要先加温水”“火候太大煎蛋会煳”,学生们在操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笔记本上写满了“劳动心得”。
“这是我第一次给爸爸妈妈做饭!”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美食打包带回家。许多家长感动地反馈,孩子主动承担了饭后洗碗的任务,更懂得了珍惜粮食。
此次活动将劳动教育与节日文化深度融合,通过阶梯式实践活动设计,让不同年龄段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有所收获。这个“五一”,孩子们用双手诠释劳动之美,用汗水浇灌成长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