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固有的想法,是应该改改了:
1、可能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志愿的时候还要去参考张雪峰的意见,其实当张雪峰打破了一些信息差之后,很多事情就不再是秘密。什么专业好?比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关专业,计算机编程,新能源等等,还有文科选择汉语言文学、法学方便将来考公上岸。这些信息,地球人都知道了,也就意味着这些专业会非常的卷,到时候跟你孩子一起竞争的都是一些特别优秀的孩子,如果在这方面没有特别强大的兴趣和毅力,都要慎重选择。
2、最重要的不是选什么专业,而是尽早了解孩子喜欢什么,适合什么,教育的目的,是让一个人找到自己最喜欢且最擅长的那件事,而不是随大流去学什么。别把专业这件事看得太重,就把上大学当作一个可以低成本在一个城市居住4年的机会,大学教什么不重要,要学会自我培养。
3、除非坚定地走医学、科研的路,否则进了大学就更不要苦读书,而是要尽早接触真实的社会,如果方向错了尽快调整。有些网红已经让自己的孩子开始尝试在网络上赚钱了,但大批自以为是的家长还在因为害怕耽误学习而不让孩子过多接触网络,从一开始就输了。尝试跑通自己兴趣变现的闭环,哪怕跑几单外卖,都比乖乖闷在学校里读书强。
4、最好学点艺术,培养审美。能被AI取代的就是一些确定性强的工作,比如机械地计算、按格式写公文等等,可是现在做自媒体,很多人都在教你当机器,要先找一个赛道,然后模仿爆款,其实AI时代,一个真实有趣的人才是稀缺的,如果你在艺术审美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能做出独特的作品,那么整个人都是发光的,一个只会死读书的人,他的产品、工作成果往往毫无艺术感,毫无附加价值。
不要去干涉孩子的成长,不要破坏他的兴趣,一个人如果能认识自己,保有活力,找到一个热爱且能赚钱的事情,再投入精力把这件事做到擅长,才是妥妥的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