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实现“精、实、活、乐”的课堂样态,4月27日,第十四届“精致的课程与教学”教育年会于成都锦官新城小学召开,省、市、区专家学者与区市学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教育创新。
蓉沪两地教师共研课堂
教育年会当日,蓉沪两地教师,共研“小先生·学共体”课堂。无论是语文课、数学课还是英语课,课例研究以“学”为中心:上海世博家园实验小学芮莹老师执教经典课文《小马过河》,孩子们学得有趣又扎实;数学课求瓶子的容积,同学们大胆质疑、探究问题,碰撞思想的火花;英语课上,孩子们在语言习得目标达成的同时,领悟“物竞天择”与“和合共生”并存的道理。
经典课文《小马过河》的课堂
值得一提的是,“学共体”课堂以学生为领学者,老师为助学者,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交流分享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课堂也成为了师生真实成长的场域。
一方面,同学们在“最佳拍档”与“小先生领学”的实践中勇于站上讲台,积极思考表达。正如成都锦官新城小学老师李洁所言,当学生从“被动听课者”变成思维碰撞的组织者、问题矛盾的激发者、学习工具的创造者,课堂才真正属于他们——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讨论、大胆质疑、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从“等着老师教”变成“自己主动思考怎么学”。
同学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另一方面,老师们也在创建学习小组、培育班组文化、设计学习单等工作中,提升专业素养,成就自身的职业幸福。“课堂对老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似‘让位’”成为学生的助学者,但是在备课上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备教材、备学生,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形成一个又一个鲜活的教学资源,才能引领学生走向真实的深度学习。”成都锦官新城小学老师冯波说道。
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甘雪梅对“小先生·学共体”课堂评价道,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学生实现“互补共进”,充分体现“学习共同体”的协作精神。“这样的课堂不乏这样温暖的人文关怀,是课堂教学重要的资源。”
教师前置学习
据了解,本届教育年会以往届相同,在新学期开学时便启动了前置学习,全校老师参与,包括连续一月的跨学科开展校级研究课展示活动,“家长开放日”的“小先生·学共体”课堂展示等,为年会奠定了扎实基础。
文 朱馨月
图据学校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