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永川区五洲小学大课间的柔韧操练习 |
今年2月,永川区教委印发《关于切实保障中小学生综合体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新规从课时安排、课间活动、师资保障等多方面发力,助力孩子们强健体魄、全面发展。
羽毛球社团的阳光少年挥舞球拍,让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游泳健儿以矫若游鱼之姿奋力向前划水;大课间上的运动达人以韵律操演绎运动之美……在五洲小学,一幅“运动不设限、活力满校园”的体育新图景铺展开来。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五洲小学立足“融纳精善·溢彩五洲”办学理念,构建了“多维课程、多变场地、多元评价”的“乐动体育”育人体系,让“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人”成为生动现实。
多维课程全覆盖
助力孩子强意志健身心
如何引导孩子系统、科学地进行锻炼?五洲小学构建“基础课程+特色项目+课间活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为孩子健康成长夯实根基。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学校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聚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对一至六年级分别开展武术、乒乓球、足球、游泳、篮球、羽毛球等课程,让每个孩子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
通过加强馆校结合,学校在每个四年级都开设了“泳动成长”课程,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运动健儿和众多游泳爱好者,在市运会上斩获1金3银5铜的佳绩,涌现了全国儿童跳水冠军、重庆市新时代好少年侯尚汐等优秀学子。依托重庆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优势,该校打造了“武术操”“非遗毽舞”等特色课程,让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历久弥新;开展了“校园足球联赛”“羽毛球冠军赛”等竞技活动,近3年,斩获永川区羽毛球团体冠军等30余项荣誉,促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落地生根。
此外,学校在每日上午30分钟的大课间上,集结4000余名学生进行热身操、自编操、柔韧操、体育游戏的展示;下午的大课间采用“三班循环”模式,分层错峰开展足球联赛、篮球对抗赛、跳绳挑战赛等团队竞技,以及踢毽子、丢沙包等廊道“微体育”,象棋、围棋、飞叠杯、孔明锁等教室益智游戏,构建全时空、全场景的运动体系。2022年,学校获得重庆市小学体育大课间评比活动一等奖。
多变场地再拓展
打造功能齐全运动空间
在五洲小学看来,运动场地的科学规划与改造建设,是提升孩子体育素质的重要支撑。为此,该校不仅全面推进运动场大规模升级工程,更着力应用“金边银角”的闲置边角区域,打造多功能的体育空间,提升体育课及课后延时服务的锻炼实效。
据了解,学校将运动场智能化升级改造为“乐动体育公园”。作为核心活动区域,该公园设置体能挑战区,配备动感云梯、轮滑场地、沙坑池,锻炼孩子的力量、协调与平衡能力;球类运动区包括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笼式足球场域,满足孩子对不同球类的运动爱好;AI体育区配备跑步、跳绳、跳远智能检测设备,全方位、实时监测运动数据,激发孩子主动锻炼的热情。
同时,学校立体扩容边角区域,将教学楼宽阔楼道打造成为“乐动圈”,设置地面游戏、角落投篮、廊道云梯、墙面乒乓等设施。在每间教室投放七巧板、鲁班锁、飞叠杯、魔方等游戏器材,将课桌拼凑为智趣比赛的擂台,由学生自发组织各项赛事,营造了“处处可锻炼,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
多元评价促提升
激发孩子参与运动的热情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日常表现以及参与专项运动,五洲小学构建“竞赛+课间+家长”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地评估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明确孩子的体育技能、综合素养等发展情况,促进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管。
在竞赛评价上,该校建立了“过程表现、技能战术、体育精神”三维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体育教学,为学校体育队选拔人才提供、体育特长生发展持续助力。在课间评价上,该校组织棋类比赛、踢毽子比赛等各种形式的课间活动评比,同步开展学生的自主管理、班级课间活动管理等方面的评价,营造“天天有运动、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家长评价上,该校通过亲子运动会、游泳项目验收、家长开放周等活动,让家长见证孩子在运动过程中的成长。
随着多元评价的落实落地,学校避免了单一评价的片面性,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殷帮强 图片由永川区五洲小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