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包头日报
车夫
人生的灯塔
□记者 李岸
读书会嘉宾、包头市作家协会主席车夫。
记者:在快节奏生活中,您怎样保持阅读的习惯?
车夫:阅读早已融入我生活的每一处缝隙,成为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小时候,家在农村,很难见到一本书,如果能得到一本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小人书,那就是我童年最珍贵的宝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人间的冷暖;《奇袭白虎团》则给予我勇气。阅读,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岁月里,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让我贫瘠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与温暖。它是一位无声却贴心的朋友,在孤独时刻默默陪伴,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滋养着我的心灵,教会我善良、勇敢和坚持。
记者:成年后,阅读在您生活中的意义如何?
车夫:在学业压力繁重的中学时代,阅读是我缓解压力的良方。每当被堆积如山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时,我总会躲进一本书的角落,翻开一本喜欢的诗集,在诗词的韵律中寻找慰藉。在小说的故事情节里陶醉。记得那时候读过《人生》《哦,香雪》等小说,虽然过去几十年了,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情节都还在我的记忆里。阅读能让我暂时忘却眼前的烦恼,沉浸在真切的情感世界里。让我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平衡,它是精神的加油站。
记者:请谈谈你对教育与读书关系的理解。
车夫:教育涵盖了知识传授、品德培养、人格塑造等多个方面,读书则是教育的核心基石之一。教育为读书指引方向,它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学习阶段,筛选出适合的书籍和知识内容,帮助我们循序渐进地提升认知。从启蒙读物到经典文学作品,再到专业书籍,教育就像一张导航图,引导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正确的航线。
通过阅读我们突破了课堂和教材的局限,接触到更广泛、更前沿的知识,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书籍可以带我们穿越时空,见证历史,探求未来。阅读科普读物,能让我们对课本上的科学知识有更生动、更深入的理解,拓宽思维的边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孩子们更能体验到美感,这种美感的传递,也许会影响他的一生。一个有美感的人,他的一生是会很幸福的。当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思考、质疑、总结时,我们逐渐学会如何学习,这远比死记硬背知识更为重要。
记者:回顾自己的读书历程,您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车夫:放下手机。手机占据了我们太多的闲暇时间。时间的缝隙里用阅读填塞。我会规定自己每天至少抽出半小时阅读,周末适当增加阅读时间。这样长期坚持下来,阅读量会有显著的提升。同时,做好读书笔记至关重要。我习惯在阅读时准备一个笔记本,遇到精彩的语句、独特的观点或者引发思考的内容,都会记录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感悟。要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书籍。不局限于自己感兴趣的类别,尝试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作品。
阅读贯穿于生活的始终,为教育注入灵魂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启知识的宝库,让阅读之光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熠熠生辉,成就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