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后重返母校,少年们发现新惊喜,未来会怎样?

六年后,重庆礼嘉实验小学的少年们回来了!他们推开熟悉的校门,脸上带着笑,眼睛里装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群当年的小学生,如今已是中学生,回到母校参加一场特别的毕业课程,像是在时光里跑了一场接力赛。

走进实验室,少年们瞪大了眼睛。桌子上摆满了试管和仪器,科学老师笑着让他们动手试试。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弄错,但又忍不住好奇,想知道这些实验能带来什么惊喜。科学的世界就像一个大宝箱,每打开一点,就能看到新奇的东西。

在创客空间,气氛更热闹了。3D打印机嗡嗡作响,旁边还有机器人模型。同学们围在一起,讨论怎么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发明。有人说要做个能自动浇花的装置,有人想试试做个会跑的小车。灵感像火花一样,噼里啪啦地冒出来,少年们的脑子转得飞快。

篮球馆里,荣誉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墙上贴满了照片和奖状,记录着学长们在赛场上的拼搏。同学们站在墙前,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能站上赛场,为学校争光。墙上的每一个名字,都像在说:努力就有回报,少年们,加油跑!

图书馆的阅读区安静又温暖。书架上摆满了书,同学们随便抽一本,就能沉浸其中。翻书的声音轻轻响起,像在跟他们对话。有人读到有趣的地方,忍不住小声跟旁边的同学分享。知识像水一样,慢慢流进他们的心里。

中午吃饭时间到了,餐厅里满是欢声笑语。餐盘叮叮当当,菜香扑鼻。同学们排队打饭,边吃边聊,说的全是中学的趣事。有人说中学食堂的饭菜更好吃,有人觉得小学的小份餐点更可爱。这一顿饭,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让大家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操场上,少年们跑来跑去,像放飞的小鸟。他们踢足球、打篮球,还比赛谁跳绳跳得最多。操场边,老师们看着他们笑,偶尔喊一句“注意安全”。这片操场,承载了他们六年的欢笑,如今又多了一份中学生的活力。

中学课堂的体验让同学们既兴奋又紧张。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几道题,大家埋头算,算完还举手抢答。语文课上,老师让大家写一篇短文,主题是“我的梦想”。同学们写得认真,字里行间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这场毕业课程,还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合影。少年们站在母校的教学楼前,肩并肩,笑得灿烂。背后是熟悉的校园,前面是宽广的未来。他们挥手告别,但心里知道,母校永远是他们的家。

六年时间,礼嘉实验小学给了这些少年很多。2019年,他们在这儿开始人生第一课,懵懵懂懂地学写字、做算术。如今,2025年的他们,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懂得了责任。学校的数据显示,这届毕业生中有95%的人在小学期间参加过至少一项科技创新活动,80%的人获得过校级以上的荣誉。这些数字背后,是老师们的付出和同学们的努力。

这场毕业课程,不只是让少年们重温过去,更是点燃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学校用行动告诉他们:教育不是逼你开花,而是陪你慢慢长大。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有阳光和水,就能长成大树。

回到家,同学们还在聊这场活动。有人说,回去母校像做了一场美梦,醒来后更想努力学习。有人说,看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觉得自己以后也能当科学家。这样的活动,不只是回忆,更像一盏灯,照亮少年们的路。

中国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成长。像礼嘉实验小学这样的学校,不只教知识,还教孩子们怎么做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小学阶段的综合素质教育覆盖率达到85%,比十年前高了20个百分点。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只是读书,还在学着追梦。

这场毕业课程,也让家长们感动。很多家长说,看到孩子在母校笑得那么开心,觉得学校真像个大家庭。家校一起努力,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这不正是教育的意义吗?学校、家庭、社会一起,托起孩子的未来。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