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皂荚树下,孩子变身花木兰,阅读为何点燃操场?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这场活动为什么选在皂荚树下?因为这棵树在学校站了上百年,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老师说,想让这棵老树不只遮阴,还能“种”下阅读的种子。孩子们在树下扮演角色,就像在跟书里的人物聊天,学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勇气、责任和担当。

活动的高潮来了,孩子们开始展示自己的造型。有的扮成辛弃疾,手里拿着卷轴,目光坚定,好像随时要上战场。有的变成李白,举着杯子,笑得豪爽,仿佛下一秒就要吟诗。还有个“李清照”,穿着长裙,轻轻地说:“生活不易,但总要坚强。”操场上,西方的“哈利波特”跟中国的花木兰站一块,现代的特种兵和古代的将军握手,感觉时间和空间都混在一起了,特别奇妙。

你知道吗?这场活动不只是好玩,还让孩子们爱上了读书。平时有些孩子觉得书本枯燥,可现在,他们穿上角色的衣服,演了一回“英雄”,突然觉得书里的世界活了。老师说,全国有不少学校都在搞类似的活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中小学阅读推广活动覆盖了超过5000万学生。这说明啥?说明阅读不只是考试的事儿,它能让孩子的心变得更宽广。

这场活动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去琢磨人物。比如,扮花木兰的孩子得想想,她为啥要替父从军?是怕父亲受伤,还是想证明自己?一个10岁的男孩说:“我演了霍去病,才知道他那么年轻就敢打仗,太了不起了!”这些思考,远比背课文有意思,也让孩子们更懂得了感恩和坚持。

皂荚树下,孩子们的笑声和读书声混在一起,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像在给孩子们鼓掌。老师们看着这场面,心里特别欣慰。他们说,阅读就像种树,种得越早,根扎得越深。数据显示,爱读书的孩子,专注力和表达能力比同龄人强30%以上。这不是瞎说,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你可能会问,这活动跟我们普通人啥关系?其实关系大了!咱们国家这些年特别重视文化自信,阅读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2023年,全国公共图书馆的借阅量突破了9亿册,这数字多惊人!说明大家都在通过书本了解历史、感受文化。而像这样的校园活动,就是在给孩子们铺路,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书里藏着大智慧。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