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工厂开到校园”解决特殊儿童少年陪读家长就业难题

吴锋

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特殊教育学校为解决家长“陪读”经济压力,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成功实现企业落户校园发展,既为家长陪读提供就业支持,又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教育和成长过程,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有效提升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

“校企”合作建工厂

凤冈县教体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县残联牵线搭桥,特殊教育学校与纺织企业按照“特教教育+企业基地”合作模式,签订双方租借合作协议,由学校投入56万元用于前期场地装修,企业投入38万元采购针车设备,共同建起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就业工厂”。珠海香洲区帮扶449万元,扩建厂房2100平方米,目前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为陪读家长搭建就业平台,实现校内工学一体。

“政校”合作强技能

按照“企业所需,家长所能”原则,特殊教育学校加强与人社部门、职业学校等单位合作,专门聘请专技人才多次为工厂职工,尤其是陪读家长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为企业“量身定制”技能人才,既提升了陪读家长技术水平,又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目前,已开展缝纫技术培训4期、160人次。

“家校”合作保入学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遍访方式,充分了解特殊学生家庭情况和陪读家长意愿,详细建立就业需求台账,并严格按照校企合作协议,优先招聘特殊教育学校陪读家长和家庭经济困难户就业,有效解决陪读家长就业难题,实现特殊家庭孩子教育与陪读家长就业双保障,有效提高了特殊教育学生入学率。目前,陪读家长就业12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县域内适龄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教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