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昌日报
木须虫(湖北咸宁)
据4月23日《工人日报》报道,面对AI技术席卷各行各业,不少职业院校主动利用技术满足教学需求,并针对技术进步趋势提前部署,紧跟时代发展前沿。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教育生态,与此同时也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专业人士认为,职业学校在纵深推进AI技术应用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技服务人”,将服务和支持师生教与学的需求放在首位。
面对技术迭代带来的知识鸿沟,职业教育须将AI教育嵌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从“技术使用者”向“技术驾驭者”转变。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AI通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开发“智慧学伴”辅助教学,这些实践不仅让学生掌握AI工具操作,更培养其利用技术构建智能体的管理思维。
AI赋能技能人才教育,还需深化专业融合,打造智能驱动的实训场景。AI技术会颠覆重构传统职业教育的实训逻辑,通过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复杂工艺的模拟训练变得触手可及。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将数字技术融入新能源汽车教学,北京市自动化工程学校搭建场景化实训平台,这些创新让技能训练突破时空限制。更重要的是,AI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实训流程,实现个性化指导,使技能培养从标准化走向精准化。
从智能判卷到教案生成,AI正在成为教师的“数字助教”,极大提升教学效率。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教师通过数字人形象生成微课,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发智能教学工具,这些探索不仅解放了教师生产力,更通过沉浸式交互提升学习体验。通过AI赋能课堂管理、学情分析等,更好地协调个性化教学与规模化培养的矛盾,更好保证高素质技能人才育成。
当然,这场变革仍需跨越多重障碍。部分院校面临技术适配难题,通用大模型难以精准匹配职教需求;教师群体中技术应用的“数字鸿沟”亟待弥合;如何平衡AI辅助与动手能力培养,考验教育智慧等。总之,职业教育需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育人生态,要求院校在技术应用、师资培训、课程设计等方面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