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家长抱怨孩子难管。
写个作业磨磨蹭蹭,半个小时的作业写了一大晚上。
都半大小姑娘了,什么都不会干。
我一看到孩子就烦,他老惹我生气。甚
只是我什么都给他了,但他还不让我省心。
当我们说出这些抱怨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好好回顾下,我们是怎么对自己的孩子的。
有些时候可能是我们把教育程序弄反了,怎样才是正确的教育程序?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深入说说。
一、不是先让孩子有能力了,才去做事。而是先让孩子去做事,才有能力。
孩子上了学,经常会遇到老师布置的一些美术小手工作业,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会抱怨了,这哪是给孩子布置的,明明是给我布置的。
于是家长大包大揽,带着怨气的把学校老师布置的手工美术作业做完了。
做完了,还跟孩子说,“我给你做完了,你一点也不帮忙。”
当我们抱怨老师留的作业太麻烦,都是给家长留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下自己是不是做得太多了。
老师给孩子留的作业,我们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孩子的请求下帮忙做一些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全部做完了。
因为我们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所以我们就不敢让孩子去做,甚至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也要都帮忙做做完,到头来还嫌弃老师作业刁钻,孩子无能。
下回老师留了小手工作业,我们不妨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做得差也不怕,没有第一次的差,就不会有将来的完美。
二、不是孩子问题少了,你的情绪才稳定,而是你的情绪稳定了,孩子的问题才会少。
一次,朋友在孩子面前大发雷霆,后来才了解到,是孩子最近老是做错一些事,不是不写作业,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
弄得她心情很烦躁,就是想发脾气想发火。
于是我跟她说:“咱们尝试放松一下呢?或许我们太在意孩子的一些不好的表现了,我们忘了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有时候我们太在意孩子的某些坏的表现,会加深孩子对坏表现的刻板印象,可能会让他更加改不掉。”
于是朋友尝试只看到到孩子的优点,经过一段时间她跟我说:“孩子最近表现超级好,我也不生气发火了,貌似孩子的那些缺点也都没有了。”
看看,我们如果能够情绪稳定且只看到孩子的优点,我们就会拥有一个省心的孩子。
相反我们整天盯着孩子的缺点,整个人烦躁不安,那我们的孩子也会活得怯懦,问题不断。
三、不是等到孩子表现好了,才去认可他,而是你认可他了,他才会表现的很好。
之前的我教育孩子老是用挑剔的眼光去看我家的孩子,老朋友都知道,我们家每天晚上7点开始会有半个小时的诵读。
在不懂教育程序的时候,我经常批评孩子坐姿不好看,朗读经典的声音太小,甚至孩子不看书我都要管一管。
后来孩子就很厌烦读经,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但因为知道读经是最好的开发孩子的大脑的方式,所以不管孩子是多么的心不在焉,我都会逼迫孩子进入课堂学习。
后来了解到这个教育程序以后,我尝试从孩子心不在焉的状态中找孩子表现按好的地方,第一次说:“你能来上课,并且坚持听完。”开始夸起,后来一点点,到现在“你表现的太好了,声音洪亮,朗读流利。”
慢慢的孩子也愿意上课了,也认可了诵读经典教育。
只有我们认可孩子,孩子才会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4、不是先让孩子拥有了,他才会付出。而是先让他付出了才会拥有。
经常会遇到爷爷奶奶这样教育孩子“你把作业写了,我就给你买好吃的。”
这样交换式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现在他想要的可能只是一件吃的,一件小玩具。
那等他大了,他想要奢侈品,想要昂贵的旅行,我们是否都能够一一满足,如果我们满足不了,孩子是不是会失去努力的动力。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尝试鼓励孩子先努力,例如做家务,扫地,洗碗甚至参加一些做饭的准备工作,然后给孩子展示他努力的成果。
他参与做的饭有多么的好吃,他扫的地是多么的干净,甚至他洗的碗多么亮,这些在劳动后而拥有的成就感,可比那些交换来的零食玩具更让人有动力。
这样,在孩子遇到任何事,他想的是自己付出后获得的成就感,而不仅仅是我能获得什么。等孩子长大了,无论是身边簇拥着花朵还是身陷深渊,都不会失去付出做事的动力。
孩子难管,大概率是我们把教育程序弄反了,如果你也在焦虑孩子难管,我们可以尝试用文章的方法调整一下,小小的改变,你或许会看到不一样的孩子,也会收获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