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年底开始,社交平台上出现一种很新的分享——“环球影城自习测评”。从园区内哪个店有插座,到哪个座位光线最好,甚至厕所近不近,都有详细的攻略。
这些拥有环球影城年卡会员的大学生们为了追求极致性价比,开始占领“霍格沃茨”,在“三把扫帚”餐厅里读文献或者“肝”论文。几个小时的自习之后,再在闭园前错峰花一个小时玩一圈高峰五个小时都排不上的游乐项目,然后潇洒离去,主打一个学习娱乐两不误。
“游乐园+自习”这个看似不搭的组合背后,藏着一群年轻人对学习环境的全新理解和需求。
五点多天还没亮,学校在怀柔的小伟就强忍困意起床了。简单洗漱后,他先坐公交车从雁栖湖到望京西,再换两趟地铁到达环球影城,整个过程用时超过两个半小时。而这是小伟每次到环球影城自习的最快路线。
每次在路上时,小伟总会怀疑自己的决定:从怀柔到通州,跑七八十公里去自习,值得吗?然而,当他踏出环球影城地铁站,听到城市大道上播放的激昂音乐时,他的纠结立马一扫而空。
年卡用户有专用入园通道,小伟不紧不慢地扫码入园后,径直奔向哈利波特区。当身边的普通游客都涌向最热门、排队人数最多的游乐项目时,小伟则走进了“三把扫帚”餐厅,点一杯饮料,找到有插座的角落位置坐下,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为自己的博士论文收尾。
小伟发帖分享自己的环球影城自习经历
会来环球影城自习的人大多是年卡用户,其中最低档的普通年卡一千元出头,大学生年卡900多元,相比平峰单日票价300元左右,去三四次就能回本。而像小伟这种,办卡不到半年已经去了十多次的人不在少数。
这些来环球影城自习的年轻人,最开始并未把学习列进计划,能够无限次畅玩是他们买年卡的初衷。只是娱乐项目玩多了就没了新鲜感,于是他们开始在乐园里探索新体验。
所有受访的自习博主都表示,他们是在纯粹游玩过几次后,萌生了“做点玩儿以外的事”的念头,外加上社交平台总能刷到各式自习攻略,于是开始尝试来环球影城学习。
而想要在园内学习更有性价比,消费就得精打细算。“在环球影城内,稍不留神就会控制不住钱包。”小梁每次到环球影城自习都怀着分文不花的心态,可看到圣诞节限定的饮品和甜品时,她又会劝说自己,“一些计划外的消费是对自己努力学习的奖励。”一天下来,在小梁计划外的百十来块钱就轻松花出去了。
如果不能像小伟一样起个大早占据“最佳自习位”,那到了游园高峰期,适合学习的座位就没那么好找了。中午用餐时段,“三把扫帚”等网红餐厅更是会大排长队,这时候占位学习的人,通常要忍着其他等位顾客的白眼。
为了尽量避免和普通游客互相影响,来自习的大学生们大多会在这个时段自发挪去人少的地方,比如“梅尔斯”这种客流较分散的店铺。而懒得换地方的人则会用“我花了钱,坐在座位上心安理得”来安慰自己。
网友发帖称,在环球影城自习,可以“强制”自己专心
用餐时间座位被“霸占”肯定令人不悦,所以社交平台上也有普通游客的吐槽帖,但大部分学习的年轻人还是会遵循“消费且低调”的原则,尽量不让自己当“显眼包”。
至于院内工作人员的态度,也比较友好。接受北青报采访的年轻人都表示,从没因在乐园内学习而遭到工作人员的区别对待。点餐时,如果备注希望坐在有插座的座位上,工作人员也会按要求引导到适合的位置,并主动续杯饮料。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环球影城自习攻略,多篇笔记都有一两千条以上的评论和几千个点赞。推荐最多的学习地,是园区里的“梅尔斯”“三把扫帚”和“哈蒙德”,以及城市大道的“皮爷”。
探索园内可以自习的地方也算是一种乐趣。小繁就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过自己的学习测评。最初几次来环球影城,她会尝试不同的店铺,特别留意客流和插座的位置,“这样其他人来时就能节省一些试错成本。”而她的相关笔记也收获了大量点赞和感谢,这让小繁颇有成就感。
带插座的座位更抢手
而在“环球影城学习测评”相关帖子备受关注的背后,最直观的变化是在攻略中被推荐的好位置“难抢”了。小繁这几天又到园内学习时,第一次遇到了“梅尔斯”有插座的座位全部有人的情况,“没想到周三下午三点多还有这么多人,最后只能转战了。”
时间和交通成本高,消费额度不低,好位置还要抢,怎么看主题乐园都不是自习室的好选择。而且在游乐园嘈杂的环境里,是否真能学得进去?学习效率是否会打折扣?是不是在作秀?这些问题,也被一些网友提及。
小伟就认为去环球影城学习并不适合所有人。他第一次带电脑去环球影城写论文只是玩票性质,对学习效率没抱任何期望。但他首次尝试后,竟意外完成了之前在学校工位上纠结一周都没写出来的论文小节。自那之后,他也成了那里的“常客”,“我喜欢在热闹的环境里学习,更自在轻松。但其他人(如果)专注度没那么高,就还是劝不要跟风吧。”
北青报记者采访发现,到环球影城自习的大学生,大部分人是因不喜欢太过安静的氛围,如学校的图书馆,但他们也不是非去环球影城不可。除了环球影城,咖啡厅也是他们自习频率很高的地方。
“学校附近的咖啡厅因为近,去的最多,大约占五成;环球影城大概两成多吧;图书馆是能不去就不去,太安静我会不太自在。”对于小繁而言,相比特别安静的环境,那些看似“不太适合学习”的公共空间反而更能让他提高学习效率。而其他受访者也表示,他们没有特别依赖去环球影城自习,只在有大块空闲时间时才会去,要是时间紧张,附近的咖啡厅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小繁认为,和普通的咖啡厅相比,环球影城的学习环境自带“情绪价值”——在这里学习会有一种“别人来玩,只有我来学习的”感觉,激励自己不得不学。
小繁在学习空当,会把看喜欢的演出当作奖励,“文献读累了就出去看场演出放松放松。”小繁表示,五六个小时的入园时间,除了中途看演出的二十多分钟,她基本没时间摆弄手机。“大老远来了,不认真学提高效率,都对不起自己身处的乐园。”
在环球影城内办公、学习的人
网络上还有人质疑大学生在游乐园自习是不是作秀,小繁和小伟对此都不以为然,“是不是作秀只有自己知道,我觉得提高学习效率才是最重要的。”至于每次来环球影城的拍照打卡,小繁认为这和去餐厅拍美食一样,她今年硕士毕业,准备回到内蒙古工作,这也意味着她能在环球影城学习的机会不多了,所以她想为这段特别的学习经历留下印迹。
除了主题乐园,年轻人也在试着开发其他的“新款自习室”:KTV、酒店大堂、写字楼一层,甚至洗浴中心都能上“推荐榜”。其中一些分享还加上了“在读博士”“在读硕士”等标签。至于推荐的地方是否真适合学习,一些大学生们表示,“没那么重要了”。
一位发布过自己在洗浴中心学习帖子的博主承认,“发在洗浴中心的学习照就是为了打卡,我不觉得洗浴中心比宿舍更适合学习。但是去都去了,肯定得发个分享帖,之后就再没去过了”。
北青报记者采访发现,去“非主流的地点”学习,更像是博主为了丰满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人设,通过展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利用反差感获得点赞和关注。
此外,近年流行的付费自习室也成为不少考研考公大学生的选择。打开本地生活软件,周边三公里范围内通常都有不止一家自习室。对付费自习室,网上的评价离不开“私密”“氛围”“效率”几个关键词。
在工作日的下午,北青报记者来到通州区的一家自习室,该自习室设有阳光区、键鼠区等不同区域,每个座位间有隔板分隔,来自习的人不少,但整体环境十分安静,店内还有茶水饮料和小茶点自助。购买次卡套餐的话,每天的学习成本在十几元。
在付费的环境之外,“怎么免费学习”也是学生党讨论的热点,其中讨论度最高的是社区图书阅览室。这种阅览室一般藏在小区深处,和物业活动中心等地点捆绑。在家里学不进去的话,走两步来到物业,和社区工作人员混个脸熟,也许就能解锁一个会议室改造而成的免费自习室。
网友发布的有关“北京宝藏自习地”的帖子
在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李鹏翔看来,学生能够学习的地点很多,怎么选择还是要因人而异:“自控能力强的人可以无视环境,等地铁的间隙都能背几十个单词,在哪里都能学得津津有味;环球影城、咖啡厅,也是种选择。但自控力差的人,还是建议回到图书馆等常规自习场所,接受自律氛围的熏陶,让同学之间的监督与陪伴化为被动学习的动力,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