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一直对日本人有个粗浅的整体印象,感觉他们普遍学历高,爱读书。记得小时候看新闻报道,经常会介绍日本的地铁车厢里人人都手捧一本书或举着报纸,每年世界读书日也会拿中国人的平均阅读量和日本人的平均阅读量作对比。
于是,长久以来我对日本人有种错觉,认为大学学历是他们的标配。直到我来到日本生活,认识了一个又一个不上大学的日本人,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三泽是我认识的第一个没有大学学历的日本人。
他是我在京都生活时住在我隔壁房间的室友,小我一岁,是名资深程序员。因为想早点工作,所以他选择了读高专(高等专门学校),学的就是计算机。高专通常是五年制,初中毕业后可以直接申请,比读高中再上大学节约了至少两年时间。
三泽现在是数字游民,全世界游荡。和他相识在京都,在我来到东京生活后,他又去了台北、曼谷、首尔、福冈……兜了一圈,如今又回到了京都。
他是我认识的第一位日本男生朋友,我要在东京租房时,他还很热心地成为了我的担保人。和他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那段时间,他帮我修改简历,陪我练习日语,和我一起去健身,真是一位很好的伙伴。
感觉工作中也非常有实力,比如在日本的留学生通常都会使用的软件「マイナビバイト留学生」(一款兼职软件)就是他设计的。
记得当时我有问过他为什么选择住sharehouse,他说希望回家的时候可以有人对他说「おかえり」(欢迎回家)。他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关系并不好,ins的个人介绍写着:homeless Japanese,于是真的四海为家。
小松是我认识的第二个没有大学学历的日本人,并且某种意义上是我目前唯一一个从未见过面却时常会联系的网友。
去年五月的某一天,我久违地使用GRAVITY这个软件拨了一通宇宙电话。于是我认识了小松,听起来是个很活泼开朗的男生,和他很有话聊。他出生自北海道钏路,毕业自钏路高专电气工学科。他步入社会后做的第一份工作是营业职,经常需要出差,同时压力很大。于是他就想着转行当程序员,通过Workport这家转职中介找到了现在的工作。
第一次和小松聊天,就让我深刻感觉到日本人衡量时间的尺度和中国人差别好大。当时我说自己才刚刚进入it行业。他说好巧,他也才转职来这个行业没多久,现在是第四年。然后我说自己才进it现场第四个月,他表示那确实很「刚刚」了。
如今我入行一年多,觉得自己好像没什么长进,说不定四年过去后也会说自己入行没多久。不同于中国的快节奏,日本的很多工作都注重细节但枯燥繁琐,规矩多手续多,哪怕IT行业也不例外,形成了一种日本特色夕阳IT业。
小松作为半路出家的程序员,不像三泽那样游刃有余,他每天在宅办公,但经常需要加班。
小川是我认识的第三个没上过大学,甚至高中读到一半就没读下去的日本人。他选择成为了一名和尚,如今已经是从泰国修行回国的得道高僧。
小川是在16岁开始当和尚的,他是我见过的最爱自己这份工作的日本人。在泰国修行的那几年,他主要负责操办在泰国死去的日本人的法事,除此之外,他几乎每天早上凌晨四点就起床,赤着脚去早市化缘。他和我说当和尚的最初几年好辛苦的,天都没亮就起床了。不知为何当他告诉我需要赤脚化缘的时候,我总是想象着一幅凄风苦雨的冻人画面,如今才反应过来其实泰国一年到头都不冷。
他自从当了和尚,就变得越来越胖,回日本后电视台还跑去他的家乡采访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哭笑不得:没想到他当了和尚之后会长胖,有点胖得出人意料了。
主要是日本的出家人真的吃太好了,和小川成为室友的那段时间,我也毫不意外地被他喂胖了一点。
田中是我在一次面试时认识的部长,他也没有上过大学。
当时他问我工作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钱还是为了想要获得他人的微笑或感谢。我告诉他自己可能还是有点理想主义,想做能让自己感到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工作。
接着他就开始和我讲述他的故事。首先他坦陈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原因是高中时期家中发生变故,没有更多的钱支撑他上大学,于是他就选择了直接工作。他的第一份工作也是进了一家很小的IT派遣公司,他告诉那份工作不仅收入不高,并且每年涨薪很少,年薪甚至每年都涨不了一万日元。即便这样,他还是在这家公司待了十年。所以他想告诉我,不要太在意工资,积攒经验更重要。
如今他已经年薪两千万日元,在一家公司做着正社员,同时又以委托的形式兼任其他几家公司的工作。比如尽管他是以部长的身份在面试我,但其实他并不是那家公司的正社员。
我听到两千万日元的年收时也并没有多惊讶或多佩服,但还是非常捧场地说好厉害。他告诉我可能这家公司目前给不了太多,不过如果我好好表现,很快就能把工资涨上来。日本人这就开始给我画饼了,我当然是保持微笑地说自己一定会加油啦。
日本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表明「学历不问」、「未经验可」,好像只要你有一颗向上的心,就不会在乎你的过去,随时可以重头再来。在日本,顶级名校的毕业生和末流大学的毕业生,应届生毕业时第一份工作的收入差距也不大,似乎你真的可以为了自己所热爱的而奋斗。
不过这也仅仅是表象,想进大公司,想有更高的收入,注定不会是一条轻松的路。我身边进入大公司的日本朋友在毕业找工作时,都进行了四到七轮面试。有一位日本朋友应聘「朝日新闻」,前前后后面试了八次,结果还是没被录取。
而所谓「学历不问」、「未经验可」也大多数只针对日本人,作为外国人,如果有日本学历加持似乎更有说服力。倒也不尽然,有工作经验加上一口流利的外语也可以在职场游刃有余,但机会还是少于日本人。
当学历不再是衡量一个人在劳动市场的重要标准时,好像我们才可以真正思考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想做什么工作,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再不济,在日本还可以打零工。我的日本朋友里,打零工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一边打着零工一边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日本,养活自己怎么都不算难,于是永远有退路。如果有退路,就永远不怕开辟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