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考研,相爱相“杀”!情侣双双闯进同一大学同一专业,全国只招22人

拓荒号:王涛 (开说)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四月的川北医学院,蓝花楹树苍翠欲滴,叶子随风摇曳,酝酿着新一季的怒放,仿佛在为一段甜蜜的学业爱情故事轻轻伴奏。23岁的邓又倍和22岁的刘艳,手牵着手走在校园里,他们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这对情侣刚刚收到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录取通知。

  大赛成“红娘”,

  男生写下3000字情书

  两人都来自医学影像学院,邓又倍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刘艳是智能医学工程专业,这是川北医学院唯一的两个工科专业。大三那年,一场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让两人原本平行的生命轨迹交织在了一起,男孩幽默真诚,高大帅气;女孩娇小灵动,眼里闪着执着的光。

  美好的大学时光

  在绵阳的全省大赛现场,他们并肩调试代码;在开往南京的火车上,他们热烈讨论着全国大赛方案。

  朝夕相处的日子里,邓又倍被女孩专注的眉头和解题后绽放的笑颜深深吸引。回校后的某个夜晚,他熬了整整三个通宵,写下一封3000多字的情书。“我永远记得那天,他红着脸在蓝花楹树下给我念情书,声音都在发抖。”刘艳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一个精心保管的信封,边缘已经有些微卷。害羞的她后来也偷偷回信,把情书塞进男友的书包里。

  蓝花楹下的恋情:

  考研冲刺同一所大学

  蓝花楹见证了他们的恋情,两人觉得空气都是甜的。实验室、图书馆见证了他们的努力,爱情滋润下的读书生活有滋有味。两人学习更加刻苦,都获得各种荣誉。

  热恋半年后,考研的钟声敲响。晚自习结束后,两人坐在校园的长椅上,头顶漫天星光。“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推免外,今年只招22人,我俩还得相互竞争。”邓又倍握紧女友的手,“只要我俩在一起,名额再少也要试一试。”两人都知道,这场考试不仅是学业的较量,更是对他们爱情的考验。

  学习笔记

  目标确定后开始备考,他们组成一个二人学习小组,在APP上打卡,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鼓励。“她比我更有毅力,无论寒冬酷暑,早上6点准时起床学习,看到她那么拼,我只有努力地跟着,不然就跑丢啦!”累了,就一起去闻蓝花楹香。“爱,是最大的动力。泄气的时候,他就鼓励我;疲劳的时候,他就请我吃大餐,给我讲笑话。”

  清晨的校园里,总能看到他们坐在湖边长椅背诵单词的身影;深夜的实验室,常常留下他们互相批改模拟卷的痕迹。刘艳保持着专业第一的学霸本色,邓又倍则用一个个自制的小程序帮女友优化复习计划。刘艳笑着回忆,“有次我高烧39度,他连夜给我买药,第二天一早又带着早餐来监督我学习。”备考期间,两人都去了成都同一家医学装备研究所,工作和学习又在一起。

  相约未来:

  在珠江边看日出日落

  放榜那天,两人紧紧盯着电脑屏幕,当看到彼此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录取名单时,两人喜极而泣。“我们早就商量好了,要是这次没考上,我们就手牵手再考一年。”

  学业恋爱双丰收,邓又倍的父母专程请假来到南充,请他俩吃大餐。刘艳暂时还没把耍朋友的消息告诉家人,“给他们一个惊喜吧!”

  获得各种荣誉

  如今,这对情侣正在为本科毕业论文做最后冲刺。谈及未来,邓又倍脸上洋溢着幸福:“等开学了,我们要一起在珠江边看日出日落。”眼下两人正忙于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后,他们计划去打一段时间的短工,为读研挣学费。

  医学影像学院辅导员黄兰老师介绍,刘艳成绩非常优秀,一直都是班上第一名,计算机等级考试,好多都是过二三级,她过了四级;邓又倍在男生中算优秀的,动手能力强,经常参加各种比赛。“谈恋爱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封面新闻


(教育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