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连晚报
作家张德芬,年轻时经历过很多打击。27岁时,她和丈夫离婚,又辞去了主播工作,失去经济来源。
面对生活的种种变故,她每天失眠、掉头发,体重也直往下掉,非常憔悴虚弱。
直到后来她开始爱上读书,读了很多心理学、文学方面的作品。这些书籍,不仅疗愈了她的内心,也让她开始探寻自我。随着大量读书,她慢慢从焦虑中走出,不仅有了新的事业,整个人也容光焕发。
有次,一个老朋友就问她:你看上去真年轻,气色也好,怎么保养的?她笑着说:多读书,阅读能让人脱胎换骨。
人到一定年纪就会发现,书籍,才是世上最好的良药。书能健脑,也能怡心,可以帮你调养情绪,也能让你精神松弛从容。到了一定年纪,多读书,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性难变,惟读书可变其气质。”
读书,就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你的言谈举止。
民国才女林徽因,单就相貌而言,并没有倾国倾城的明艳五官。然而梁思成初见她时,曾忍不住感叹:“她的美在神态,而非五官。”金岳霖更是以“一身诗意”来赞美她……
林徽因这份独特的气质,其实都离不开书籍的陶冶与浸润。她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与书为伴,幼时就读古典文学,长大后又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大量的阅读,塑造了她不凡的谈吐和优雅的举止。也使得她的气质里,既有东方人的细腻温婉,又有西方人的开放洒脱。
你读过的书,其实都会化作养分,由内而外地重塑着你。
到了一定年纪,学会用书籍,给自己的精神和生命化妆。书读多了,有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你的气质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作家赫尔岑说: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情绪低落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人过三十,难免要面对越来越沉重的生活压力。当你感到焦虑、压抑的时候,不妨借助书籍的力量,及时调养好情绪。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经过研究发现:在各种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中,阅读效果最佳,6分钟内就能使不良情绪降低68%。
书读多了,自能止住内心的决堤,安放好喜怒哀乐。书籍能够驱散所有负面情绪,用阅读将身心调成饱满的状态,是对自己最大的善待。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增长智慧,更能让你拥有健全的思想,和自由的灵魂。
人过中年,谁都逃不掉情感、家庭、职场带来的种种疲乏。但读书,却能打开另一方天地,让我们获得源源不断的满足和滋养。文 每晚一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