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梅州日报
●兴宁市华侨中学 刘婷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的“软件”和课程资源、师资力量、学生功底等“硬件”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将英语知识的抽象变为具体化、语法知识的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更逼真形象地表演课堂的对话。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应以突破四维目标为宗旨 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要充分考虑多媒体技术的正确使用,找到学科教学和网络环境的最佳契合点,标记出教材中可使用信息技术的地方,寻求整合与创新。备课时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巧妙选取源自身边、源自网络的人和事物,精心制作课件,从而有力突破四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质量与创新。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以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目标 教师需清楚: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本人。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过渡与转化。要想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教师不仅要把教学内容中的四维目标准确地分析,教学手段恰当运用,教学过程整体把握设计;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学情,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上入手,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促进学生动脑动口的能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能体现出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懂得自己要学习什么,如何去学,遇到问题该怎么解决,从而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注重各类媒体的结合应用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点虽然很多,但在课堂中,信息技术绝不可能全方面代替教师的作用。想要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关健还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随时调整学生提出的疑问并修改;且在课堂总结时,可以通过回顾黑板上的板书内容,让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光是通过媒体是远远达不到这种效果的。所以说,信息技术只是教师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切忌反客为主。 四、教师应掌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度 我们之所以要使用信息技术,出发点是为了把教材中的情景语言点挖掘出来,是为了教材得到活用,教学情境创造的真实生动,使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5的关于“花木兰”动作片影评的短文填空题时,我在备课时从网上下载并剪辑制作了约3分钟时长的“花木兰”动漫视频,课堂上用该视频将故事的大致情节以及感人的瞬间呈现出来,在大家欣赏之后,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木兰为何替父从军?(是出自于对家人、对国家的爱)就这样,深受感触的学生兴趣高涨且很顺利地去完成短文填空的训练。因此,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务必要把握好“度”的问题,既不可“喧宾夺主”,也不能“因噎废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