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人,盲目学习胖东来真的是出路吗?

在经济形势严峻、行业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胖东来如同一股清流,凭借其卓越的销售业绩、极高的用户满意度以及网络上的超高热度,被推向了商业领域的神坛,成为中国商界的新一代标杆。

餐饮行业在这场大变革中,也将胖东来视为学习的典范。过去一年,“学习胖东来”成为餐饮圈内的热门话题,众多餐饮从业者不远万里前往许昌,只为亲眼目睹胖东来天使城店和时代广场店的运营风采。有的餐饮企业甚至不惜重金包车,组织员工前往考察,动辄数百人的研学团队络绎不绝。在许昌,关于胖东来的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也在各大酒店内如火如荼地进行。

“学习胖东来”已成为餐饮行业的一门显学,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连锁品牌。他们的目标一致,那就是通过研究和学习胖东来,努力成为餐饮界的胖东来。

作为土生土长的许昌人,我亲眼见证了胖东来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店成长为如今的中国商业新标杆。两年前,我曾撰写过一篇关于胖东来的文章,那时胖东来对商业环境的影响尚未如今日这般深远,学习胖东来的氛围也没有现在这么浓厚。当我再次回到许昌时,胖东来的影响力,特别是对餐饮行业的影响,令我深感震撼。许昌的餐馆随处可见胖东来的影子,如“老马家饸饹面”和“许巷里老房子”等。

老马家饸饹面店内滚动播放着“学习胖东来,货真价实”的口号,而许巷里老房子则借鉴胖东来,设立了“幸福星期五”制度,从“顾客吃啥,员工发啥”发展到现在的“员工需要啥,公司就发啥”。许昌只是全国学习胖东来热潮的一个缩影。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的餐厅纷纷效仿胖东来,餐饮老板们纷纷喊出要做“面馆界的胖东来”、“火锅界的胖东来”等口号。

有的老板从胖东来的经营思维入手,如成都的一家火锅店承诺“不满意就退款”,扬州的一家火锅店效仿胖东来,公开食材成本和利润,湖北某炸串品牌则制定了“十怕十诺”,承诺不好吃就退款。另一些餐饮老板则通过提升员工福利来践行胖东来的理念,如石家庄的一家中餐老板给员工涨薪,并承诺每年涨薪20%,包头的一家焖面品牌每周一闭店休息,新郑的一家餐饮企业则定期组织员工旅游,提供医疗补助和大学助学金。

然而,尽管众多餐饮老板在学习胖东来,但大部分餐厅的生意并未因此好转。餐饮人爱学习是出了名的,但在学习胖东来这件事上,大多数人都走偏了路。

对于餐饮界集体学习胖东来的现象,我并不看好,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动机不纯。很多人只看到了胖东来生意红火的一面,却忽视了其背后的经营哲学。胖东来的经营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幸福最大化,这与传统商业逻辑截然不同。胖东来所有的经营动作都围绕着“利他”展开,用最笨、最慢、成本最高的方式经营。而大多数餐饮老板只想快速掌握胖东来的“成功之术”,赚更多的钱,却忽视了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如分钱机制、员工福利等。

其次,时空环境不同。胖东来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中国经济正处于腾飞初期,内需旺盛,创业环境宽松,合规成本低。胖东来把握住了发展的时间窗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而如今的市场环境已大不相同,消费下行,供给过剩,竞争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盲目学习胖东来,只会加速餐饮企业的死亡。

最后,学习成本太高。胖东来的好口碑、好产品、好服务都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础之上的。从扫地机器人到洗手间水龙头,胖东来在“物”上的投入不计成本。为了保证产品品质,胖东来执行严格的报损政策,这大大增加了成本。而餐饮行业的毛利率逐年下降,大批企业生存艰难。如果不具备胖东来的影响力和品牌力,却盲目模仿其高成本投入,结果可想而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加了多个胖东来研学团,发现研学内容参差不齐,对胖东来的理解也存在偏差。有的将胖东来描绘成乌托邦,有的则只讲“精神”,没有“干货”。有的机构甚至将胖东来包装成“商业成功学”,编造故事、贩卖焦虑。我站在胖东来天使城店门口,不到五分钟就看到了多批前来学习的队伍,他们拉横幅、拍照片、喊口号,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学习海底捞的盛景。

海底捞最鼎盛的一年,全国有上千场线下培训,与如今学习胖东来的情景何其相似。然而,真正学会海底捞精髓的人又有几个?这十几年来又诞生了几个海底捞呢?同样地,胖东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会的。

学习胖东来,如果只是为了赚钱,不考虑当下的时空环境,只是停留在涨工资、加福利、抠细节等表象上,没有把产品思维、服务体系、企业文化、供应链建设等模块与之配套,进行系统化改造,那么当热情褪去时,那些立志成为“火锅界的胖东来”、“烧烤界的胖东来”的餐饮老板们,又将变回世故的商人。胖东来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教育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