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支撑、课程迭代、匠师赋能,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新质装备制造技能人才培养改革走向深入

当前,我市正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身。

作为一所底蕴深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主动融入发展大局,聚焦“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围绕平台支撑、课程迭代、匠师赋能三维度精准发力,大力推动新质装备制造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搭建“一体两型”培养平台

为技能人才提供筑梦圆梦的成长沃土

如何开展实际生产性教学,解决产业场景“难供给”?学校以平台支撑为着力点,让技能人才根系深扎、枝繁叶茂。

组建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汇聚协同发展强动能。学校与重庆高新区共建产教联合体,聚焦珞璜工业产业园,推进与长安汽车等重点企业合作,建设开放共享、产学研一体的育人共同体。牵头建成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和市级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深度工学结合迭代升级。

搭建产教融合教学平台,共筑人才培养新生态。学校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仿真实训基地,构建“智慧教室、服务、数据、环境”四大平台,入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建成全国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典型案例。依托市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重庆市唯一标准化竞赛考证场、优质课程资源研发基地、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及装备制造技能教师培训基地。

▲学校办学经验面向全市推广

开展“一融两化”课程改革

让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以课程改革为发力点,江南职业学校持续拓展育人空间与深度。

一方面,不断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实施课程模块化,融入行业新规范,建成国家规划教材3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门、市级一流核心课程2门;协同建设“泛在学习”课程,师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4人次,职业等级证书获证率100%。

另一方面,大力开发立体化、数字化课程资源。建成市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在线精品课程5门。开展数字化资源虚拟实训,以数字化赋能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

组建“一导双驱”教师队伍

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仅2024年,学校主持重大课题2项,培养国家及省部级拔尖人才10人;建立6个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165项;联合申报发明4项、专利17项,推广到市内外……

成果竞相涌现,背后是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坚实支撑。

学校大力推行“名师导学制”,团队依托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雁阵型”教师队伍,做实“双导师制”,推行“全过程”开放式实践的应用能力拓展,助力装备制造人才成长。

同时,学校通过技赛驱动、技创驱动提升实践能力。校企协同攻关技术研发,助力“校中厂”东科模具公司成为全市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

▲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向实处做、向深处走、向新处行、向高处攀。

在新质装备制造技能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中,学校还提出“三赋适应三化”培养理念、建立“四定四共”课程资源机制、探索“三带”企业与学校工作机制,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近年来,师生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殊荣7人次;师生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获一等奖16人次、二等奖18人次;教师参加全国教师教学能力等大赛获一等奖22人次,二等奖18人次;教师连续五届担任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国教练组组长;主编教材入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3本,建成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级教师创新团队1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市级教学资源库2个。

(朱云富 曹琴琴 蔡佳伟)


(教育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