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咸阳日报
本报记者 周思文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持续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助力教育教学深层次变革。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市,咸阳以“智慧教育大脑”为核心引擎,构建起“云网端”一体化服务体系,探索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4月11日,在三原县文峰小学,记者真切感受到“数字化教育”为校园带来的奇妙改变:
课堂上,传统单向讲授模式已被打破,教师借助“数智化学生评价平台”,实时捕捉学生课堂表现,让每一次积极发言都能被精准记录;
家长们不再是孩子校园生活的“旁观者”,通过微信小程序家长端,不仅能实时追踪孩子成长轨迹,还能及时反馈意见建议。一学期下来,学校累计接收家长评价反馈3200余条,成为学校优化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点赞式”“打卡式”“竞标式”等趣味化评价载体,将学习过程转化为闯关游戏,高达92%的平台活跃度正是“因材施教”最好的体现。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数字化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我市着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依托融入“智慧咸阳”建设布局,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模式。
系统谋划,将智慧教育纳入规划,出台文件明确职责,组建专班和委员会,构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体系,实施“种子计划”,创建示范校;补齐短板,围绕提升信息化领导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信息素养开展培训,举办竞赛活动,遴选首席信息执行官,建设实训基地;多维融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举办智慧课堂竞赛,探索“云校”双师班,运用大数据中心实现科学监测,整合优质资源。
截至目前,全市学校网络及多媒体教室普及率100%;全市近3年创建省市级智慧教育示范区3个、市级智慧教育示范校103所;建设咸阳智慧教育大数据中心,集成24个教育类应用系统;依托驻咸高校资源,联合建设创客项目学校46所……
一根根网线,连接不同课堂,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个个平台,汇聚海量课程资源,助力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这场以数据为笔、技术为墨的教育变革中,作为首批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咸阳正用数字技术重构教育生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字时代绽放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