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器”奏响美育“大乐章”

本文转自:江门日报

鹤山市振华学校打造音乐特色课程

“小乐器”奏响美育“大乐章”

振华学校将“小器乐进课堂”纳入常规音乐课程,在全校推广普及乐器学习,实现人人会一种乐器、班班有歌声。
振华学校为学生选择易于学习、便于演奏,且适合集体教学的“小乐器”。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龙的传人》这首曲子,大家调整好站姿,注意控制气息,预备,起!”4月8日,在鹤山市振华学校的一堂音乐课上,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指导下,手持葫芦丝吹奏起悦耳动听的旋律。校园内,悠扬的乐声与琅琅读书声交织共鸣,谱写出一曲和谐美妙的美育乐章。

    在鹤山市振华学校,每一位学生都学会掌握演奏一门乐器,音符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流动。近年来,该校秉持“全面发展,个性成长”的教学理念,将器乐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打造“小器乐进课堂”音乐特色课程,成立民乐团、器乐社团,积极搭建各类展示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挖掘学生多元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佩筠

    推动“小器乐进课堂”

    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

    “音乐教育是美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小器乐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表达力和创造力,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乐器演奏,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帮助学生塑造坚韧的意志品质。同时,在团队演奏中,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鹤山市振华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罗景表示。

    据悉,自2017年以来,该校便将“小器乐进课堂”纳入常规音乐课程,在全校推广普及乐器学习,实现人人会一种乐器、班班有歌声,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演奏乐器,提高演奏技巧和演奏水平,提升感受美、鉴赏美、创作美的能力。

    琴声悠扬、笛声婉转、鼓声沉稳……在该校的音乐课上,种类多样、风格独特的小乐器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演奏乐器,学校选择的都是易于学习、便于演奏,且适合集体教学的“小乐器”。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乐器各不相同,一、二年级学习非洲鼓,三、四年级学习葫芦丝,五、六年级学习口风琴,七年级学习竖笛,八年级学习尤克里里。”该校音乐教师唐可说。

    据介绍,该校在教授乐器演奏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其中,低年级注重兴趣培养,通过游戏、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接触并熟悉乐器;中高年级侧重于技能提升,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节奏组、演奏组、表演组和歌唱组进行曲目排练,以此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音乐课上,我们引入小组竞赛机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乐器演奏比赛。以七年级为例,教师在教授完竖笛的基本指法后,会组织学生进行演奏接力赛,比拼哪个小组演奏得又快、又准、又好。比赛结束后,表现优异的小组将获得虚拟校园货币作为奖励,学生可用这些货币在学校爱心货币超市兑换学习用品。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少学生在课后都会主动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唐可说。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演奏葫芦丝,在音乐课上,我不仅掌握了许多乐理知识,还学会了演奏葫芦丝的气息控制和指法技巧,能够吹出动听的曲子。通过学习演奏乐器,我踏进了音乐世界的大门,感受到了音乐的乐趣。”该校三(3)班学生罗嘉怡笑道。

    成立器乐社团

    帮助学生提升演奏水平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乐器演奏水平,鹤山市振华学校大力打造古筝、琵琶、电子琴、架子鼓等多个器乐社团,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个学期开学,该校都会开展器乐社团成员招募工作,主要招收一至六年级对乐器演奏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目前,该校器乐社团共有成员108人。

    “为了有针对性地帮助不同音乐基础的学生提升演奏水平,器乐社团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进行授课。其中,初级班主要由零基础学生组成,教学内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除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乐理、音阶等知识,还教授学生乐器的基本构造、指法和简单曲目。中级班则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的同时,教授学生乐器演奏技巧和难度更高的曲目。高级班以大型曲目的合奏训练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演奏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唐可说。

    此外,该校组建了民乐团,并根据民乐团的建设标准设置了二胡、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组别。民乐团吸纳器乐社团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加入,成员将接受更加专业的指导和训练,进一步提高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和团队整体演奏水平,并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

    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们接受良好的器乐教育,该校增强师资力量,除了本校音乐教师,还聘请校外专业音乐教师进行授课。该校还为学生们提供民乐室、电子琴室、架子鼓室等专门训练场室,并配备相应的乐器资源,满足器乐社团、民乐团的日常教学和排练需求。

    参加演出活动

    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自开展“小器乐进课堂”工作以来,鹤山市振华学校掀起一股学习小乐器的热潮。在音乐课堂、课间活动、学校舞台……随处可以看到学生们手持乐器演奏,这成为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据了解,该校积极搭建各类展示平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展示自我,提升演奏水平。每个学期末,举办为期一周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设置乐器展览、学生演奏展示、音乐知识竞赛等环节,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展示他们的音乐才能。定期举行班级器乐合奏比赛,促进班级内部的团队协作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期末第二课堂成果展示、“六一”儿童节等活动中进行器乐演奏,为学生提供更多演出机会,丰富舞台经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除了搭建校内展示平台,该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比赛,取得了不少亮眼成绩。在2024年江门市“簕杜鹃花”中小学生美育成果展演活动中,该校民乐团获评“江门市中小学优秀艺术团队”称号;该校民乐团演奏作品《鸭子拌嘴》在2024年鹤山市中小学生美育成果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该校民乐团演奏作品《老鼠娶亲》在2021年鹤山市中小学生民乐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每个学期末,学校都会进行考核,根据学生演奏、演唱曲目的表现评定为A、B、C三个等级。同时,根据学生在日常音乐课上的学习态度、演奏水平以及进步幅度等综合表现,评选‘乐器小明星’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和相关奖品,包括乐器配件、音乐书籍等,以此激励学生扎实学好基本功,努力争先争优。”唐可说。

    罗景表示,接下来,该校将继续深化美育教育,大力推进“小器乐进课堂”,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演出活动,为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搭建更多平台,让学生在艺术的滋养中快乐成长。


(教育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