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音乐会告白成都!川音王俞之举行“锦·时·花”音乐会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如果要选两首歌曲代表成都,一首自然是赵雷的《成都》,而另一首,或许可以选择王俞之的《成都难得》。作为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的王俞之,她不仅能搞学术能带队伍,也业务卓越,能写能唱。

11月26日晚,“锦·时·花——王俞之独唱音乐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举行。音乐会以“锦·时·花”为主题,分为三个篇章。

王俞之在表演现场

王俞之诠释音乐会主题时提到,“锦”代表着四川,是她对故乡的感恩与热爱;“时”是时光的轨迹,串联起她从童年至今的成长记忆;“花”则是希望与美好的象征,不仅王俞之个人的艺术绽放,更是对每个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音乐会的第一篇章“锦”,便以巴蜀大地为背景,开篇《无字歌》采用衬词吟唱与戏曲元素,勾勒出天府之国的写意画卷。《巴山夜雨》融合李商隐诗《夜雨寄北》,营造出古今对话的意境。《蜀锦·繁花》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作品,将非遗蜀锦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展现了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王俞之提到,十五岁那年,她循着府南河的粼粼波光奔赴蓉城,在川音附中开启艺术征程:府南河、锦江畔的烟火是她心中萦绕不去的牵挂,于是才有了《成都难得》中“人间烟火锦绣,唯有成都难得”的咏叹。她以这首歌曲作为第一篇章的高潮结尾,正是她对这座滋养半生的城市最深情的告白。

王俞之独唱音乐会

第二篇章“时”以时间为主线,串联起王俞之的艺术成长轨迹。《朵洛荷·情歌》融合了藏羌彝三族音乐元素,展现了四川多元的民族文化;《边疆的泉水清又纯》与《情深谊长》两首经典作品的改编,体现了她对传统音乐的当代诠释;《我愿意》则用深情的演唱,表达了对音乐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第三篇章“花”以希望与绽放为主题,《梦已成歌》以张桂梅老师为创作灵感,歌颂了平凡中的伟大;《圆月》则表达了对家国团圆的美好祝愿。

除此以外,当晚还有三组与四川音乐学院有着深厚渊源的助演嘉宾亮相舞台:青年唱作人秦凡淇作为王俞之的学生,在音乐会上演唱了2025年新专辑作品《羽毛剑》;大凉山妞妞合唱团由川音毕业生吉布小龙创办,这群彝族女孩用纯净的嗓音演唱《鲜花》,传递“勇敢妞妞,不怕困难”的精神力量。近两年,大凉山妞妞合唱团火出圈,不仅登上了央视春晚,也与周杰伦、谭维维等歌手合作,是天府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令人惊喜的是,青年歌手门尼也现身音乐会,与王俞之合唱最新单曲《槐花开》,记者也看到不少门尼的歌迷特意前来助阵演出。

王俞之与嘉宾门尼演绎《槐花开》

(图据主办方)


(文化责编:拓荒牛 )